-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是技术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院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有技能、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落实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当前,学界对高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学者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义、内容、影响因素、实践路径等多角度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部分学者探讨了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问题。例如,赵欣等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进行了研究;马明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陈杰对高职院校藏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价值进行了研究;周晔等对民族地区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育”策略进行了研究;高鑫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实践进行了研究;陈艳芬对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进行了研究。
可见,当前学界对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了一些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院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二、新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意义
(一)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整体认同
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有着大一统思想传统,但是高职学生对这种历史认同的理解往往是基于个人经历和感性认知,或者由于认知不够清晰而无法坚定地认同。“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并在不同的角度探究这些历史。”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体系,特别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理论逻辑和历史渊源,并把它们更好地融入于日常生活中。通过研究“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在新时代下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脉络,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尊重这些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且能够更好地在文化多元化的场景中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能够通过政治教化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对于建立一个团结一致的国家至关重要,它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交织着文化的多元化冲突,许多新的社会思想和流行趋势正在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等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渗透发展,无形中给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期的高职学生产生带来不利的影响,也给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带来挑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建设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对于打造中国特色民族工作体系的独特贡献,促进思政课教学和民族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形成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合力,通过思政课和民族教育课程强化政治教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三)能够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一主多元”的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源自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更像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黏合剂,把全体中华儿女团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大家庭,为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在多元文化场景中主动传播传统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参天大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遮风挡雨。
三、新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
(一)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宣传教育机制的健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这一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教育各民族大学生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仅要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在民族的历史文化,还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掌握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事实和现实依据。在新时代的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要紧紧抓住大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的主动权,根据高职院校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关课程,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合图书馆与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相关的图书沙龙和阅读活动,推荐和导读相关主题的书籍,例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梦之中国精神》等。通过多种书籍刊物的阅读与活动的举行,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端正人生价值观,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相融合。
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研讨,制定出内容更为全面、重难点更为突出、融入更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具体人和事的发展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史实相统一,使得非专业出身的大学生也能听得懂,有兴趣。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宣传教育方面也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在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理论的指导,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达到对理论再认知的效果。例如,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时,要在活动中充分融入相关理论内容,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包括哪些内容?从活动的设计到活动的开展再到经验的总结,每走一步都要围绕一个目标,真正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深入了解教育内容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真正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观念不断发扬与践行,能够主动做民族团结火炬的传递者。
(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加强各族儿女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各族儿女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群体,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了解各民族文化、认同各民族文化,并且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承各民族文化。
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自身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宣传推广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找准开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心理的共鸣点与契合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的方式对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可以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充分挖掘其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同时,在启发大学生继承和宣扬这一文化和精神过程中要有捕捉时机的敏锐意识,充分挖掘全国各族人民的典型案例,做到既具有时效性又具有实效性。我国各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魅力,我们既要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具有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又要深刻认识到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民族学生的心理,使各民族学生都有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在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不断借鉴各个民族文化的特色,更有利于让高职院校大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之下不免难以辨析与选择,更应该不断强化这一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断地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的教育工作,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使其更牢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等,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认识到接受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了解伟大的祖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地了解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因此,在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时,一方面,要深入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扎实调研,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剖析典型,最终找到问题所在,通过不断深入以及翔实的分析,再实事求是地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将马克思主义“五观”的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剖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话语体系、思想特点、表达形式,正面回应学生的疑问,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引领与民族团结教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适当增加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课时比重,还可以使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常态化,形成高职院校各部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多维驱动。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协同育人体系、积极组织校外实践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此同时,提升思政课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构建有层次性的、体系化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可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明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分析[J].人生与伴侣,2022(23):89-90.
[2]陈杰.高职院校藏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价值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8-79.
[3]周晔,梁芷铭.民族地区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育”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21(47):30-32.
[4]高鑫.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实践思考[J].民族学刊,2021(9):28-34+116.
[5]陈艳芬.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思考[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1):113-114
《新时代高职高专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一般课题思政党建研究
课题编号:CNYZ2022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