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经典舞段“锦绣”的美学特征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长沙410083

摘要:经典“锦绣”是舞剧《五星出东方》中的舞段之一。通过对汉代时期的文化审美进行探索与研究,把握主体的创作方向,对汉代俑人的考古资料进行肢体模仿并加以艺术修饰加工,以女子群舞的表现方式创作而出的汉唐舞。不论从动作创作、主体题材、表达形式,还是整体结构、服化设计上,都展现出“锦绣”该舞段的美学特征。将整个舞段的价值内核,以视觉、听觉等感官作为媒介传递给观众,促使观众欣赏到具有文化审美、民族气韵和内涵深厚的独创作品。本文主要探究汉舞“锦绣”的美学特征,分析该舞段各方面的美学价值,使舞蹈艺术下的中国文化为塑造大国风范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关键词:舞剧《五星出东方》;文化审美;价值内核;汉唐舞;美学特征

一、汉唐舞语言创作的直观性与造型性美学特征

通过不同文化基因的集合,汉唐舞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语言建构的方法和系统性语言形态,也成为汉唐舞舞蹈创作中动作语言演变的基础条件。[1]经典舞段“锦绣”中的汉唐舞舞蹈语言创作,是经过对汉代时期独特文化审美的深度挖掘与研究,依据汉代出土的俑人文物,将每个不同人俑的造型充分还原,有的是垂眼低头、双手环抱于胸前,有的是上身挺直,一手上扬、一手下摆。这就使得每个动作的停顿与卡点,都具有造型性,极度符合汉代的文化审美,再现古人之姿。

随着织布机的声音缓缓响起,舞者们垂眸轻缓而出、步伐蹁跹,传递着独属于汉代古人的内敛与含蓄,独特古典韵味一瞬间仿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来到了大汉宫廷之中。汉代宫廷舞者们以头、手、袖、腰肢动作起舞,舞姿不仅前俯后仰,与汉代人俑造型一致。再以舞蹈为基础进行修饰加工,有流畅、有顿挫,以直观的四肢和头部舞蹈动作表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并且用舞蹈编创方法串联起来,长袖卷绕飞舞,苍劲有力,时急时缓,刚柔并济,使得“锦绣”的舞蹈语言仪态气质,独具汉代人大气端庄的直观性,再现了大汉盛世歌舞宴乐的景象,又充分展示“锦绣”汉唐舞舞蹈动态。

二、舞蹈队形调度的稳定性与独创性美学特征

在经典舞段“锦绣”中队形多以面为主,点、线较少。调度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朝向、不同的形状的队形,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在舞蹈作品之中,调度有行云流水的队形变化、面向变化、空间变化,而每一次变化都会因舞蹈作品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外在形式的改变。[2]在“锦绣”舞段中有一特别别的队形,“井”字格旋转调度队形,给人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稳定感。这个“井”字队形正是来源于古代建筑“榫卯”结构,由凹凸交错的线条,形成一个具有独创性的队形,给人带来稳定庄重之感。正是如此,一是彰显古代汉人的气质品格的沉稳端庄、内敛含蓄,二是通过旋转调度再现大汉宫廷歌舞宴乐之繁华,场面之庄重磅礴。通过调度队形的千变万化,推进舞蹈抒情性的表达与转变,将观众的情感与心弦紧密相连,带动观众感受汉代之景,同时也是表达了各民族之间和谐友爱、同生共荣的主题。

三、舞蹈服化设计的形象性与文化性审美特征

作为舞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服饰设计在各类舞蹈发展历程中,在不同舞蹈作品编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舞蹈作品呈现上,优秀的舞蹈服饰设计,可以在视觉效果打造、舞台氛围营造、情感表达、文化传递方面发挥更突出作用。[3]舞段“锦绣”作品中的服饰,有着其独特的形象性艺术以及文化性审美。

舞段“锦绣”中的服饰极为考究,十分还原汉代时期文化审美。主要是借鉴了博物馆中汉代木俑人像,其身着细细的汉服曲裾裙,身体上显得十分的包裹束缚,而袖子则是宽袍大袖,整体给人一种限制而端庄之感。如此看来,在服饰上的设计,是充分模仿人俑的形象,再现了汉代人的衣着打扮,也透露出当时的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制度,对人们是有要求有限制的,人们的形象性格主要是内敛端庄的。

更值得一探究竟的就是舞者的头饰及妆面,新颖的头饰与妆面,也是各大平台上人们热议的对象。头饰的设计是汉白玉质感纹样,以独具汉代特色的图案形成一个十分有气质的发视,十分庄重、典雅、美丽。舞者妆容则是汉代代表性妆容,名叫“长眉红妆”,极具时代色彩,是大汉时期十分流行的妆容。汉代女性的审美观主要是肤以白为美,脸颊以红为美,眉以黑为美,唇以小为美等等,所以这里的“长眉红妆”是十分贴合那个时代的。[4]

从头饰、发型、妆面到服饰皆是有据可依,皆是符合大汉时期的审美特征,给观众带来了一副蕴含着浓厚汉代时期文化性审美的民族画卷,美轮美奂,印象深刻。

四、中国乐器与舞蹈语言的抒情性美学特征

当织布机的声音缓缓出现,“嘎吱嘎吱”的织布声,十分富有节奏感和古朴感。随之而起的就是古代乐器古琴悠扬之声,渐渐地又出现了琵琶、箜篌和萧等乐器的合奏,相辅相成,相互融通形成看优美而又空灵的中国舞曲,使人感受到古人古乐之乐。极富中国特色的乐器,走出的乐曲自是充满着浓厚的中国之气韵,而在此处,与汉唐舞舞蹈语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有调又有情的诗卷画面。

在我国的音乐与舞蹈文化发展中,两者一直处于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突显自身魅力,又有十分独立十分鲜明的艺术特征,给人更加立体全面的艺术之美的体会。[5]舞蹈的创作是离不开音乐的,在舞段“锦绣”中更是能够体悟到这一点

五、舞段舞台意境的时代性与价值内核特征

众所周知,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舞剧《五星出东方》的出发点就是一件文物,而创作一个故事,故事的编创就是源于生活与想象,但每一个设计都是有据可依。经典舞段“锦绣”的创作元素都是来源于实地考察,来源于对实际存在的物品的艺术性创新与创作。

当今的时代就是集中力量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自信。时代的要求就是每一位舞蹈创作者的方向与轨道,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传承我国文化,联系时代,担当时代使命地创作富含丰富价值内核的舞蹈作品。“锦绣”的出彩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其舞台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具有时代性的,是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核的。从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之中我们渐渐拨开历史神秘的面纱,思考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与过滤,揭示真理,保留想象,给予了独特的审美视角。

总结

经典舞段“锦绣”的舞蹈美,美在方方面面。创作上的有据可依,舞蹈语言的创作具有直观性和造型性,舞蹈队形调度具有稳定性与独创性,舞蹈服化设计具有形象性与文化性,已经使得舞段的创作在外在上形成了严肃谨慎、别具一格的舞蹈美学特征。再融入古朴庄重的中国乐器与舞蹈语言创作的结合,随不易叙事,但却更有力地抒情。“锦绣”舞段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打开了又一心的创作视角,又一新的审美方向,以文物讲文化,以舞蹈化内涵,以初心与探索创作更多的内核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捷.汉唐古典舞创作语言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6):96-100.

[2]赵丹妮. 舞蹈画面调度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000113.

[3]陶璐璐.舞蹈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分析[J].纺织报告,2022,41(05):81-83.

[4]李佳贝. 汉代女性面妆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5]郭阳,王连悦.音乐对舞蹈创作与表演的作用和价值探究[J].青春岁月,2022(10):65-6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