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学界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了长达30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要性述评;其次对其专题史研究、当代启示研究作了主要梳理;最后对其研究进程与研究方向进行总结。

关键词:红军长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对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学习和丰富长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板块。30年来对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概况

(一)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献资料、教材和著作

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极少以专题的形式出现,主要皆散见于其他文献资料、教材或著作之中,需要对其加以提炼和总结。

一是散见于其他文献资料之中,主要以早期的文集、文选或报刊为主,如:《毛泽东思想万岁》全集(1967);《读报手册》(1969)等;《通讯报道文选》(1970);《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1978);《人民手册1979年》(1980);《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垒》(1980)。其中部分文选中或繁或简地描述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是散见于其他教材之中,大多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材,如:王树荫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刘明合、李厚银主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教材》;李隆庚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改革纪程》;刘建望主编的《爱国歌曲赏析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黄世虎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简论》;周向军主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阅读文献导读》等;其中均有章节介绍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是散见于其他著作之中,多为伟人的人物传记或者系统介绍长征历史的书籍,如:单孝虹、杨刚编著的《长征中的川籍革命家》;马沈、吕华林主编的《读懂长征》;王朝柱编著的《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 马福运主编的《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智、张刚刚主编的《长征不已精神永续》;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编的《匡亚明教育文选》等;其中部分内容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及其立项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是学界多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专题史和当代价值两方面展开,共发表各类文章200多篇。其中,包含学术期刊10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2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70余篇。

同时,为关于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设立了各级重点项目,如: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长征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研究;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征精神在衡阳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2020-2021年度张家界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张家界红色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宁夏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20-2021)建设经费资助的成果等等。

二、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史研究

专题史是一个专门性强、主题面广的研究领域,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要素、对象、人物和事件等为研究对象,翔实而清晰地展现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本文把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展史研究、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人物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展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展史研究考察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内容、方法、制度、队伍建设、机构设置等各个要素的历史演变。如:赵春燕的《浅论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张运兵的《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冯佳琪的《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陈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话语体系研究》;公亚丽的《中国共产党员志愿精神研究》;范惠芹的《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以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日记为例》。该类论文从以上9个要素总结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从古至今,只有对领导干部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因此,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红军长征时期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其他学术论文之中,如:惠霞的《延安时期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杨时的《延安时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瑞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该类论文的历史时期都包含了红军长征时期,也详细描述了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阐明其重大意义。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起步早、发展快,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个部分。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姚坤昊的《陕甘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郭望舒的《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肖瑾的《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该类文章记录了我军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四)人物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人物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是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如:郝丹梅的《延安时期张闻天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张凯的《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刘小文的《王稼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刘胜男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探析》;吕增艳的《成仿吾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孙悦的《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大部分研究则散见于其他论文和著作中。

三、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研究

系统总结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是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揭示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综合来看,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长征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二是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一)长征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

关于长征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学者们研究量较大的方面,从长征精神的不同内涵到对全国各地的不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都作了研究。代表性的著作有:马福运主编的《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代表性的论文有:王艺彤的《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李茜楠的《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张新朋的《“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弘扬长征精神研究》;刘美彤的《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谷霞英、陈志强的《张家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马紫威、王轩、宋致远的《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探究》等。

(二)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引起了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也是学者们大量关注和研究的选题。如:张淑林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余治国(北方民族大学)的《大凉山红色文化传承研究》;马晶晶的《大理地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研究》等;张淑林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范丽梅的《遵义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郑伟的《用活红色资源做好思政工作》。

四、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结论

从文献资料、教材和著作的分布情况来看,对该选题的研究基本都是散见于其他文献资料、教材或著作之中,几乎没有对该选题的专项研究,换言之,学界缺乏专题性的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从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来看,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史研究甚少,比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两方面的论文寥寥无几,并且其内容也是相差无几。而对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研究较多,但是缺乏创新性,千篇一律,毫无突破点,相当于反复“翻炒冷饭”。

从专题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对专题史研究的角度较少,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应远不止要素、干部、军队、人物四种,还有对重大事件的研究、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等等都无涉及,且每个角度的内容也较少,尤其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物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应是红军长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

综上所述,第一,未来对该选题的研究方向,应该将整个红军长征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史进行系统地、详尽地梳理,正所谓“论从史出”,没有丰富史料的挖掘,何来研究成果;第二,应该加大对专题史研究的力度,更细微地寻找别人知之甚少的历史,对当代启示部分的研究应该寻找新的切入点,比如和自身当地的红色文化结合的角度就很好;第三,应该扩大专题史研究的角度,增加农民、妇女、重大事件的研究等等,并且每个角度的内容都应细化,不应泛泛而谈。

作者简介:

唐彧璇(1999年4月)女,汉族,江西丰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李梦冰(1998年6月)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