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音乐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功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6

摘要:在如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跨学科趋势日益明显,音乐与社会的双向联系使得音乐具有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放松心情等社会性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就需要认清其承载的丰富的价值和功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不同年龄层的社会群体为主要视角,浅谈音乐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功能,希望能够促进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社会价值;文化功能

一、音乐的社会价值

(一)提高审美素质

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因此成为当前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能够促进大众整体审美素质的提升。

笔者自2022年加入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计划以来,对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阳明德中学小学三—五年级的美育社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美育教育的传播者将音乐和舞蹈、美术、体育等艺术带入校园,将艺术文化渗透在教学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乐趣、提升素质,积极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们在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掌握了对美与丑的鉴赏能力,促进了对音乐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其中,合唱音乐作为一种多形态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表演时需要学生们进行二度创作,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生动的演唱出来。那么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选用合适的声线与其他声部相融合,如何构造出优美的和声效果。在声部之间的对比中,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们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对艺术的感知力。总的来说,音乐艺术在中小学课堂的融入,建立起众多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鉴赏力,使他们自觉地接受艺术熏陶。让学生们在舞台表演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收获自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美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美育发展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比文化和道德更为远离物质的社会现象,也是更高、更综合的文明进步的标志。在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下,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普及在课堂,无论书中小学还是各大高校为响应美育的发展,都会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授课,近距离的让学生们感受音乐,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现如今中小学将音乐艺术列为一项校园文化,将课间娱乐活动和音乐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仅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愉悦身心,还可以提升音乐素养,培养艺术情操。随着音乐学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学生们不仅仅学习到了各式各样的音乐曲目,丰富了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艺术气质以及对美的认知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音乐艺术在校园中的普及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和审美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丰富文化生活

音乐作为较常见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人们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渐提高。音乐作为一门极具观赏性且可表达多种情感的艺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丰富了群众文化,同时也提升了大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无论是校园、街头、社区、公园还是各大广场都可以听到音乐,无形中这也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在聆听悦耳的音乐时,人们的积极情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使人保持心情的愉悦和心理的健康。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学习唱歌或是倾听音乐,既可以适当的缓解疲劳减小压力,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气质。

二、音乐的文化功能

(一)保护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不同民族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与形式。通过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促进民族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当今社会,民族音乐成为一股流行热潮,大部分的民族音乐形式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与特色乐器、舞蹈等相结合,在人们观赏民族舞蹈的同时必定会有一定的民族器乐进行伴奏,这样以来可以使人们重新了解各式各样传统的艺术形式,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及归属感。因此人们在学习和了解音乐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二)传承民族精神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呈现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艺术家们多年的实践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得来的。换一种思考音乐艺术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也是扎根生活,深入民间的过程。大多优秀的民间音乐都来自于民间艺人到民间文化的传承地和发扬地进行田野调查,跟随老艺人学习最淳朴的民间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在一些高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将老艺术家们“请进来”,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无论是学生“走下去”或是将民间艺人“请进来”,都在一定层面对民族文化进行了传承。音乐作为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人们在接触和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提升了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缺失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学习和研究音乐文化,对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为民族精神的传承更是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国际交流

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的实施与发展过程中,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音乐文化的形式则能够引导社会文化的潮流,促进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实现了对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并与旅游业等进行深度融合,保障其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音乐艺术可以架起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沟通的桥梁,人们在欣赏音乐艺术的同时,不仅可以欣赏不同国家的歌曲,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也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进而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发展。

三、结语

音乐文化的存在不仅仅促进美育发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些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好音乐的创作和教学工作,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音乐文化的发展中,促进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雅文.音乐社会学视阈下的音乐教育变迁[J].当代音乐,2021(09):178-180.

[2]虞德华.改革舞蹈教学,提高学生审美素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105-107.

[3]邓汤俊妮.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研究[J].北方音乐,2020(23):245-247.

[4]赵晖.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及实践探索[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06):128-132.

[5]潘梦.学校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功能探究[J].音乐天地,2021,No.768(11):4-1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文艺政策下红色基因在本土舞蹈创编中的应用》(CX202205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丽君,女,1997年3月,河南鹤壁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合唱指挥)。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