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现状探究

体育时空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逐渐兴起,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在教育界的应用也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进入教育领域正成为一种教学的新常态。“互联网+”教育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相结合,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体育课程中能更好体现技术要领,使技术动作更加直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加之如今的电子产品盛行,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网络技术,将传统的教育模式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为此,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互联网+”背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98-02

一、前言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教育界,也随之而涌出类似慕课、微课等利用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运用在教学中也即将成为教学模式的新常态。2020年教育部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且积极促进混合式教学开展,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更体现出网络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协同推动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研究重心和热点,其能为教师在常态化防控中的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1]。

本文所提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狭义的教学模式。狭义的混合式教学即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一起[2]。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在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不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例如英语、计算机等等,“互联网+”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一种新常态。前人的研究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便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复习,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本文所提到的体育课程泛指技术类项目,在体育课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教学的局限性,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不再受场地和人数以及时间的限制,同时使得技术动作要点更加直观,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必然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主要是熟练掌握技术动作,侧重于实际运用,并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了运用网络信息学习的能力,这更加为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理论资料、影视资料以及对相关专家、一线教师等进行交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体育课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体育对学生的运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通常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3]。在新课程标准以及网络的发展之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手段也随之改变。目前,体育教学现状仍有诸多问题。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笔者对省内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依据,也是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重要支撑。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标准,根据笔者的调查,每个学校的体育课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比如有的学校根据体育教师所学的的专项来安排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有的学校则学校的场地器材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有的学校则是根据自己学校的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较为片面,无形中抑制了学生掌握其他运动技能的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体育课主要是以掌握技术动作为主,由于体育课的实践性较强,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尤其重要。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讲解示范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调查发现,讲解示范是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课教学中会请学生来讲解示范技术动作,教师补充,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是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了教学枯燥,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上来。并且,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场地器材薄弱。场地器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场地器材的好坏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场地器材的配置都是以体育专业学生为主,部分体育项目还需要学生自带器材。体育教学对场地器材有特殊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控制整堂课的教学节奏,学生只是单纯接受、模仿,然后练习。调查中发现,整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教师占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不愿意积极去思考问题,对技术动作也没有理解,无法提高运动技能。教师的“一锅端”既不能体现教学的因材施教的特点,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从根本上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忽略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教师统一指导、学生练习,无法实现针对性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在学习中展现出来。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师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学的兴趣爱好没有展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公共体育课的学生来说,课堂上人数多,每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也不一样。那么,采用整体教学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非决定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也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体育课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主要是由教师安排把控,学生参与的过程较少,教师采用什么样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就接受教师的教学手段去学习,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此外,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仅仅是依赖教师的教学能力,则会造成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单一性和差异性。

4.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不仅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当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师资匹配率不达标。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都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体育教师的授课能力是有限的,有的老师都会出现严重的超课时情况。师资力量的不足也会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教育信息化改革。早在2011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通过教育信息化改革,提高教学信息化、高效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刘延东副总理曾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四将传统的教学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要将教育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信息化,都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很盛行,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可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优势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满足体育课程的改革需求。

2.体育学科自身发展需要。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创新改革。存在即合理,体育教育存在也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体育教育的改革需要超前的规划和发展[4]。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体育学科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当代大学生由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的网络信息,所以他们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接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复习技术动作,打破了教学的时间、地点的限制。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更有优势。

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体育教学上,还应体现在学科的发展是否能更好地适应大众上。体育学科需要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学科的实践性效果如何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经济发展,现代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重视体育锻炼,注重身体健康,所以对运动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实也是让更多的人共享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化,也使得体育学科的发展更好。

3.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结合“互联网+”体育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活动,拓展了体育教学的相关领域,同时也拓展了开放性的社会结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体育教育将更加深入地延伸于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在线上和线下体育学习。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传统的体育教育环节依据体育教育目标,将线上线下体育教育紧密结合,两者协同进行,可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惠敏,梁为,陈浩,等.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深圳市长周期“停课不停学”实践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20(08):33-40.

[2]张敏洁,杜化俊.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1):82-85.

[3]蒋向华.慕课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3):132-133.

[4]周伟.我国高校实施数字化体育教学及课程整合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