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湖南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体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南省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未及时更新体育教育专项课程设置。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于2021年被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但纵观近几年的排球专项课程发展,却表现出创新性不足、与时代需求脱钩等现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对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科技学院排球专项课程设置存在课程设置单一、课程设置重技术轻理论、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提高湖南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排球专项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排球专项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2-064-05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在2021年被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之前,曾荣获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二等奖、2021年7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第六名、团体总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于同年12月参加的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摘得足球团体冠军、篮球团体亚军、运动技能类团体二等奖、团体总分三等奖等殊荣,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的排名位居第二。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所取得的突出建树,促使其在湖南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位于前列,其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所具备的一定优势,也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湖南省各高校中的典范性相得益彰。但当摒弃“唯成绩论”的思想,真正审视近年来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时,其合理性、科学化、时代性、实效化等方面的缺陷跃然纸上,遂对于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均提出疑问,也必然成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阻碍和隐患。正所谓“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以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探究其现状与优劣,把握其现实适切性,对于湖南省高校专项课程设置的优化必定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湖南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突破现有瓶颈与壁垒,也具有指导性与方向性。
排球运动无疑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用“十一连胜”为祖国70华诞的献礼,让女排精神奏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时代最强音。排球运动得以女排精神的鼓舞与渲染,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正由于排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也暴露出排球专业人才的紧缺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这显然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分不开[1]。本文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的全面审视,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所映射出的不足之处,力求提出优化课程设置的方向与途径,为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质增效,以此改善该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并希望通过理论剖析与策略构建,辐射全省并以点带面,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故鼎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概念梳理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计划[2]。合理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的内容安排是否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是否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具有前沿性。脱离社会价值取向的课程既不具备现实可行的依据,也有悖于课程的逻辑。所以,当前排球专项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调整培养目标,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与时俱进且历久常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全身武装”的走出去,并为助力湖南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真正转变为“一专多能”“斜杠”青年提供现实依据,为培养出更多在排球领域里身兼运动员、教练员、社会指导员等多重身份的优秀体育人才定好基调,更为保障其适应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一)排球专项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是指某种专业根据社会对该专业人才业务上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某一专业的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的主要途径。而专业课程门类则是指依据不同的标准和划分原则对专业课程进行的科学分类。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文本来看,该校将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划分为理论知识课、普修术课、主项副项提高课。
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实施过程。因此,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体系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培养能胜任教学、训练、裁判工作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主项提高课程是以排球专项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他们的排球专长,使之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排球普及率,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方法。以发、垫、传、扣、拦等技术为基本教材,以常用的基本技术为主,着重提高学生的战术意识水平和排球比赛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排球裁判法的主要内容。从现阶段来看,该校的课程理念与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基本符合新时期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形态结构基本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其知识构成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完善,是否适切于排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仍然有待进一步考究。
(二)排球专项课程计划
以最新阶段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该课程设置中对所修课程学分和毕业学分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学生需要修得一定学分的课程才能毕业,约80门课程。
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学生整体课程安排中(表1)可以看出排球专项课程作为主项选修课程之一,其开设时间在新课程方案中规定为第三学期开始选修排球专项提高课程,总共连续开设四个学期。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省内的体育高考和全国文化课考试进入高校的体育生,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有排球基础或者是通过体育高考排球专项考试进入大学的。所以,体育教育排球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项时普遍只是基于自身在大一普修课上学习到的排球基础知识对排球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项。在开展排球专项课程后,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自身排球专业技能无法满足课程设置对学生基本技术能力的要求而导致的不适应等现象。因此,通过调查访谈,发现教师普遍认为排球运动的不普及性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排球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应尽早开设排球专修课,以进一步提高排球运动在本科院校的普及性,并为排球运动在社会上的广泛群众基础提供良好的前提。
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中不难发现,课程总共为16个学分,课程选修历时总共为2年,分为4学期,共272课时,每学期教学周为18周,前16周为实践课程,后两周为考试周。
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科技学院排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与其他高校的不同之处主要呈现为:第一,在课程设置中安排的理论课教学不足且并未安排理论知识考核;第二,执裁能力的培养则是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培训,参与学校社团、教职工、校外排球协会等组织的排球、气排球联赛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培养学生的临场裁判能力;第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排球专项课程中并未被安排科研能力的相应学习课时,整体课程设置中也仅仅在第六学期中设置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第四,学生的教学技能提高,主要是通过大四校内实习以及外出跟队实习两个途径来培养。
(三)排球专项课程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的总体分布下,由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以及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弹性编排。
如表3所示,第二学年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练习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互传球、互垫球来巩固与提高大一排球普修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参加初级的排球比赛让学生了解排球基础知识以及排球竞赛规则,并在此期间进行最基本的专项力量和身体素质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项体能。经过一学年的专项技能训练与基本功的练习,让学生对排球专项技能有更全面的理解,继而在第五学期对学生的排球专项技能安排更具针对性的训练。与此同时,由教师自行适当性安排理论知识和排球技战术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排球专业知识与排球专项技能。第六学期的专项课程则主要围绕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由老师分配试讲内容,学生提前准备教案、教学形式等,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四)排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
体育教学中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直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渠道。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的学生期末考核由30%平时成绩和70%的技能考核组成。
据表4、表5所示,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的排球技能考核包括单项技术动作和团队技战术配合两个部分,涵盖了传、垫、扣、发球四项技术和串联技术、技战术的考核,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掌握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技战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统一考评的实施。但纵观整体考评过程,考核多以单个技术动作的评价为主,并呈现出单一、枯燥、主观性较高等主要特征,导致学生为考核过关而练、为获取高分而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也因此大打折扣。考核方式的片面性、统一化,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无的放矢,对于各个“排球战术位置”的学生,也无法体现其专一位置的技术特点[4]。考核过程中对于课余训练和学习态度的分值设置较低,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的高低也未纳入评分项目,使得排球专项课程的评价系统愈显局限,所考内容尚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现行的排球专项课程教学强调“技术技能学习”至上,在排球专项提高课程中对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并未做出合理的课时安排与教学要求,从而忽略了学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也严重不足,对于实现培养“一专多能”的排球人才目标的实效性相去甚远。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等方面,我们发现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中存在课程教学时数较少、理论课程学习缺失、理论知识教授的随意性、专项教学能力提高的非系统性等问题,反映出高校排球专项课程设置中重实践轻理论、重竞技能力提高轻教学能力提升等现象的普遍存在。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课程设置注重师范性、竞技性的体现,但对排球运动的健身和娱乐功能重视不够,特别缺乏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固守传统而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积极性不高;在考评体系上,偏重学科教学的终结性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学生多元化、综合性素质能力的欠缺,显得尤为明显[5]。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课程目标在一定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6]。因此,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如果只看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理论课的教学,仅仅培养学生的专项竞技能力,而降低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要求。这势必将造成高校排球专业人才理论知识的残缺,让“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排球专业人才”成为空泛的口号,对于保障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设置合理性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的培养目标为“一专多能”的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将来面向的就业岗位大多是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要培养的是全面的教育工作者。课程设置中必须对理论课程给予充分的认识,提升其教学安排比重与教授重视程度,科学并合理地安排导学课、熟悉课、深化课等排球理论课程(至少6学时),规范理论知识部分的期中、期末考试,使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排球专业理论知识,补齐理论短板。同时,在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与优化中根据每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统计学生在排球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竞赛等方面的优劣势,以及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实际环境,梳理总结当今教育事业对排球专业人才的需求,以便有针对地完善高校排球专项课程。
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的优化应该从学生三方面的培养要求着手。在专业技能方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应通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及实践,使学生掌握十分扎实的传、垫、扣、发球的排球技术能力以及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全方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在掌握排球专项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在全面提搞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保障其身心健康程度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排球竞技水平。在个人品质方面: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和团队技战术配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以及互帮互助、团结友好的团队精神。在理论课程方面: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本专项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掌握其基本内涵,并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术语与专项教学与训练理念;让学生在熟悉排球竞赛组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排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及计分方法;针对专项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在至少某一专项领域内科研基础方法的掌握。围绕以上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之具备扎实的专项能力、多元化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全方面的排球专项人才奠定基础。
(二)完善专项准备,提升课程选择合理性
现阶段,湖南科技学院排球专项课程的开设仅由学生选择专项的人数多少所决定(超过六人选择排球专项则可开班),开设前未对学生进行专项知识与专项技能的考核,学生对于排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了解不足,对排球专项的训练与竞赛模式涉足不深。因此,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往后的排球课程学习中由于身心的不适应而降低排球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排球课程的可持续开展,最终阻碍排球专项课程的实施效果的提升。为了提高课程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在学生选择专项前,教师可以安排有意向选择排球专项课程的学生进行专项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排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排球专项课程设置情况的讲解介绍,使学生对排球专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从而在身体与心理上做好选择排球专项课程的准备。在理论培训以后,教师可进一步组织排球基础技能水平的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体能、技能、性格等特点,并综合考虑后给出相应意见,为学生的专项课程选择,教师的专项人才选拔,及以后的专项课程教学打下基础。
(三)改良评价体系,增强考核评价科学性
基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与内容安排的片面性与统一化问题,高校应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全方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在校期间排球专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情况进行整体及科学评价。例如,在期末考核时可以增加排球理论笔试,安排中小学教育大纲中规定的排球教学内容进行试讲,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排球专业理论知识和自身教学能力进行训练,并注重其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的考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获得感,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评促教、以考促学,以提升学生排球专项学习的兴趣为前提,以保障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为基础,以增强排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科学完善考核评价的全过程,为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的优化把好关键一环。
五、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前提,也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事半功倍的核心。无论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亦或是排球专项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实施的成效难免存有一定偏差。而对于当代教育从业者而言,切勿以现有成绩沾沾自喜,唯有居安思危,保持新时期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敏锐力,洞察不同阶段专项课程设置的弊端与缺陷,从而紧跟时代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持续进行课程设置的动态调整,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和教育事业对体育专项人才的需求。在高校体育专项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完善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变革与创新,努力突破现实屏障,方能在高校体育教育的伟大事业中厚积薄发、成就斐然。
参考文献:
[1]刘大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14-118.
[2]徐延丽,刘春燕.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发展经验、困境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08):8-13.
[3]刘传进,张玉景.我国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程教学改革动因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7):87-89+96.
[4]胡向东.刍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设置及优化[J].才智,2014(31):116.
[5]刘传进.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2):88-91.
[6]陈忠菊,薛天庆,张健,王斌.安徽省高师院校体教专业排球专修课程设置调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0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