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舞蹈啦啦操专项化学习对学生形成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5-148-02
摘 要 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做出的反应。身体的自我是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因此对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在青少年阶段有着特殊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上较为敏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如体重、身高,其中以女生尤为突出。因此,加强学生的身体自我教育显得比较重要,舞蹈啦啦操作为上海市极力推广的体育项目,对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 舞蹈啦啦操 身体自我概念 体育专项化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舞蹈啦啦操
由李艳翎、胡湘、龙建新在《啦啦操》一书中定义为:“舞蹈啦啦操是属于啦啦操的一种,类似于健身操,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多种体操、舞蹈等元素的动作组合,通过空间、方向与队形的变化,结合舞蹈啦啦操等技巧动作过渡性的连接,展现出不同舞蹈风格的特点,给人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体育项目[1]。
(二)身体自我概念
身体自我概念即对自己身体满意度的调控与管理,关乎个体的相貌、性格、身体能力等的看法。总的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起点做一个自我探索,包括心理上和生理方面以及身份的概念[2]。
(三)体育专项化教学
体育专项化,是指激于学生的运动兴趣进分班,分层次进行教学改革,教学主要以项目为核心,培养学生一至二项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3]。
二、关于啦啦操运动效益的研究
周丽华在探讨舞蹈啦啦操运动效益后得出:啦啦操具有明显的显现价值,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随时都能体验到,如艺术的感染力、修身养性、健身健心等价值。而隐性价值而主要体现在长久持之有效的利益方面,如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4]。
陆秀梅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得出:舞蹈啦啦操不仅对初中女生身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对于她们培养运动习惯、健身健心、促进交流、完善人格都在很好的教育作用[5]。
赵海英提出高中阶段开展舞蹈啦啦操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益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上升、推动全民开展健身活动等几大现实意义[6]。
解晶灏等人在研究啦啦操进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得出:啦啦操能够培养队员奋斗拼搏、积极进取、为了胜利,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团队中超越自我,锻炼性格、磨炼意志从而促进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啦啦操英文名“Cheer leading”是天然领导者和指挥家,他们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有坚定的目标,迎接挑战,勇往直前有利于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和提升领导能力[7]。
唐练等人通过对女大学生体适能的研究得出以下几个推广价值:学习舞蹈啦啦操获得了“美”的享受;具有表演、娱乐、竞技、锻炼等功能的同时也开辟了展示校本文化新途径[8]。
郑瑾、刘美凤通过女大学生实验对照的对比,结果表明:坚持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舞蹈啦啦操训练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显著的体现在柔韧性、协调性[9]。
施正雄通过量表问卷对12周啦啦操教学116名女大新生为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被试者的心理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女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在生理上的心肺功能、运动系统也得到良性发展,且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社交焦虑[10]。
三、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
谢琴等人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参加过健美操的学生经过两个多月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体形和体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对于女大学生,能正确积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身体自我的改变,并通过相关练习,提升对自己身体认知满意度[11]。
薛林峰、徐金尧结果发现女生主要的改变集中在体形、体重、体态,而男生主要集中在身体强弱,有无肌肉力量,以及身体状况,且通过学习健美操学生心理也得了明显的改善作用[12]。
李晓静在《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自我观念的影响》通过随机抽取120名健美操专业生与120名非体育生,采用自身自尊量表问卷调查得出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概念各个维度随着时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对照组的变化却并不明显[13]。
陈尧、门永生采用实验法得出:健美操教学对身体自我概念具有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自身柔度、耐力、弹力和力量[14]。
徐晶妮在得出:一定时间的健美操锻炼和训练(8周或以上)对人格、身体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有积极的影响[15]。
向春玉、阳家鹏认为舞蹈啦啦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身体自我概念的认识,基于舞蹈啦啦操的特点和运动价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身心得到发展,个人显性价值如外貌、体形、气质也得到提升。因此,积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认知结构,从而改变整体的自我概念[16]。
张玉在运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身体自我描述问卷》经过15周得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身体自我概念的认知方面存在差异。研究发现,通过健美操教学可以缓解学生不同背景下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同时健美操以愉快、轻松、优雅的教学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焦虑,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17]。
刘浩通过研究女大学生不同专业的影响效果,将实验对象分为A组(形体+健美操80人)、B组(健美操76人)、C组(形体39人)。经过18周的教学得出:健美操课无论单一或复合都影响较大,形体与健美操复合,身体形态影响较多,而在机能方面无论单一或复合,都能有效提高校大学生肺活量,而在体质方面羽毛球更有效发展上、下肢及腰腹力量[18]。
四、文献小结
通过分析和研究上述文献可以知道,国外关于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自尊的发展也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并且也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定性定量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研究都采用量表问卷调查法和准教学实验,对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需再进一步深入研究。
从国内来看,纯理论形式出现的颇多,且相关性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起步,研究者对于身体自我概念与学业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尤其以外语居多)。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女大学生,时间上以8周为多,但对自我概念的认识具有复杂性,有些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达到效果,可能更多的需要一些纵向研究来证实以后观点。
因此,在前人研究较少的状况下,本人就对于舞蹈啦啦操专项学习成绩与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他人研究中提供参考与帮助。
五、结论与建议
在专项化教学中,根据各年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同时也要注重身体素质的练习。指引中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舞蹈啦啦操是表演类项目,不可避免存在“人情”分,如何“公平、公正、公开”评定成绩是未来专项化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健美操专项化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来说,要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能力,有基础的学生相对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协调性占优势,学动作比较快,但对于他们的基础训练却相对薄弱,比如力量、耐力。如果教学中得不到重视,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很难取得久远的进步。而相对基础弱的学生,当然基础环节我们也要得到重视,但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协调、灵活,多让学生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让他们建立完整、清晰的动作概念。
参考文献:
[1]李艳翎,胡湘,龙建新.啦啦操[M].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红.青少年身体身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3.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体委(2012)79号[S].2015.
[4]周丽华.啦啦操运动价值及其在我国高校推广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陆秀梅.舞蹈啦啦操对高中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苏州大学:2013.
[6]赵海英.啦啦操进入高中体育课堂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J].体育教育,2015(128):117-119.
[7]解晶灏,肖好,黄若华.啦啦操纳入高中体育选修课必要性研究[J].体育教育,2016(06):50-54.
[8]唐炼,董久奎.舞蹈啦啦操在大学生阳学体育运动推广中的作用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20(04):125-127.
[9]郑瑾,刘美凤.舞蹈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5(05):81-83.
[10]施正雄.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08):80-83.
[11]谢琴,李卫东,雷红.健美操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和特质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04):471-474.
[12]薛林峰,徐金尧.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07):916-920.
[13]李晓静.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自我观念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04):82-85.
[14]陈尧,门永生.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2(01):107-109.
[15]徐晶妮.国内健美操运动与心理效益研究评述[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02):202-206.
[16]向春玉,阳家鹏.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身体自我概念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05):29-34.
[17]张玉.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我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2010.
[18]刘浩.形体与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体质及自我观念生活满意感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