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自信背景下舞龙舞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研究

体育时空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6-018-02

摘  要  文化自信是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发展的主题,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体育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舞龙舞狮运动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具有文化价值、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与当下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展的要求相符合,由此在中小学体育课上开展舞龙舞狮特色运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影响舞龙舞狮运动在中小学开展的阻碍因素,并就此提出推进舞龙舞狮运动在中小学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舞龙舞狮  中小学  体育课堂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以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日趋普及和逐渐发展,舞龙舞狮的价值也越发凸显。舞龙舞狮由最初的祭祀娱神表演,发展为集欢庆、表演、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体育运动,并走向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一、舞龙舞狮的特点和价值

(一)舞龙的特点

在舞龙的动作姿势中,以“游龙戏水”“双龙戏珠”“翻龙肚”“龙游四海”“龙滚单”等动作表现形式,将龙在水中、云中翻转、漫游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表演了龙在春种时节的行云布雨的福泽行为与为民除害、求吉纳福的传说,在表演者手中的龙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二)舞狮的特点

舞狮运动在不同地方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南狮与北狮。南狮一般比较注重通过模仿狮子的动作表达狮子的神态特征,又被业内人称之为“醒狮”,在南狮中通常将舞狮的狮头进行戏曲脸谱那般描绘,色彩艳丽,狮口与眼帘都可以进行表演动作。南狮一般以模仿狮子出洞、上山、抓痒、会狮、采青、入洞等表现动作,其中以“采青”为广为人道也,采青还可以分为“采天青”“采地青”与“采水青等,主要表现了舞狮采青的动作难度大以及技巧的高明”。北狮的表现形式比较粗犷,造型酷似真狮子,狮身上披设金黄色或红棕色的毛发,表演形式主要为模仿狮子的站、走、跑、跳、滚、睡、抓痒、抖毛等,北师一般为雌雄双狮,雄狮头顶红结,雌狮头顶绿结,表演是双狮互演,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狮子的神态威仪,北狮中以“梅花桩”“跳桩”“耍长凳”等艺术表演形式为主。

舞龙舞狮即是舞,又是体操,也是杂技。舞龙是一种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等体育项目的活动。舞龙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艺术互相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舞龙者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在动态和静态造型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融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度、优美的动作,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锻炼。

(三)舞龙舞狮的价值

1.健身价值。舞龙舞狮有着特有的健身价值和娱乐特点,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放松身心。舞龙舞狮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在已有的研究中表现出不仅可以增强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还对心肺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对于舞龙舞狮的技术特点掌握更能使练习者发展各项素质。中小学正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但一些素质性练习往往是单调枯燥的,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而舞龙舞狮运动可以让简单枯燥的训练内容变得生动,富有趣味和娱乐性。

2.文化价值。舞龙舞狮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作为流传下来的民族体育文化,会丰富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竞技和娱乐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3.教育价值。舞龙舞狮的独特运动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运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及沟通,养成良好的性格和集体感。

二、舞龙舞狮切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一)舞龙舞狮的技术特点

舞龙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艺术互相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舞龙者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在动态和静态造型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融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动作,身体和精神得到双重锻炼。

(二)中小学学生的身体特点

中小学生肌肉的收缩性较差,心脏发育不完全,肺活量较小,肌肉神经活动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所以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学生适合参加一些运动速率较慢,运动负荷小,不剧烈的运动项目。而舞龙舞狮的基本技术正好符合中小学生的这些发展特点。

三、影响中小学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因素

(一)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

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小学还是以“文化学科”为主,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体育和教育融合,但各地中小学体育课发展不均衡,大部分还是以原有的基本跑跳类体育项目为主,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舞龙舞狮作为地方性体育民俗运动,进入中小学肯定要先吸引到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通过该项运动获得自我满足感,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这项运动,当学生获得了主体意识的时候,会让思维活跃,意志坚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和学习舞龙舞狮运动质量,也会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三)经费投入和师资队伍的影响

经费是学校体育工作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舞龙舞狮这项运动对于器材的要求比较特殊,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舞龙舞狮培训较少,舞龙舞狮是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而体育教师对其掌握的程度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舞龙舞狮的了解仅限于网络和传媒,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只有极少数体育教师参加过在高校的舞龙舞狮社团。

(四)舞龙舞狮独特的运动特点的影响

舞龙舞狮在中小学中作为体育课形式来开展,要避免天气变化对舞龙舞狮运动的影响。中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室内场馆教授舞龙舞狮要比在室外教学质量和效果好,也是对舞龙舞狮道具的一种保护。

四、中小学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对策

(一)降低技术难度,开展形式多样化

舞龙舞狮包含了很多难度很大的技术动作,这些并不适合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去练习,但其中一些难度较低并且趣味性较高的动作同样可以以新的创新编排让中小学生去练习,也会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和教育功能。用舞龙舞狮的形式,围绕动作简单、动作风格多元化、竞赛形式多样化去创新课程,让舞龙舞狮更好的融入中小学的体育课堂。

(二)通过比赛促进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

任何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发展都必须经过多种多样的竞赛去完成,舞龙舞狮特色体育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也要如此,必须要通过举办各种规模的比赛去实现。建立完整的竞赛体系,像中国“小篮球”一样,有各俱乐部、各学校、省市级、全国级不同层次的比赛,不断丰富中小学舞龙舞狮的比赛内容和竞赛规则,让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融为一体,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比赛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学习进步,一举两得。

(三)加大在中小学的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

首先在中小学开展舞龙舞狮体育特色课程,还可以在高校和中小学通过校园电台广播、学校宣传栏、开专题讲座等大力宣传舞龙舞狮的价值和功能,让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去真正了解、认识舞龙舞狮的内涵,扩大舞龙舞狮的影响力,进而使领导重视舞龙舞狮运动,政府增加投入力度。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也可以通过媒体等向社会这个大集体宣传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小学的优势和重要性,去获得支持与赞助。

(四)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建设

舞龙舞狮课程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来支持。现在我国很多中小学舞龙舞狮课程的师资力量较弱,现有的体育教师只有进行正规的舞龙舞狮培训,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针对中小学舞龙舞狮课程施教。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对于舞龙舞狮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培养,这样才可以大量增加舞龙舞狮专业教师的数量,还能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语

在当前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将舞龙舞狮民族特色运动融入到课堂中,既增加了中小学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娱乐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让舞龙舞狮运动有了更多的开展机会,促进中小学生体育特色课堂更好地发展,振兴国家民族体育文化事业。优秀的舞龙舞狮人才也是推广这项运动的基础,我们要不断培养出更专业,更高水平的舞龙舞狮特色教师,从而让舞龙舞狮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林爱翠,孔明涯.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及其在高校开展的意义[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S1):78-79.

[4]王福杰.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与功能价值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04):8.

[5]张伽伽.舞龙运动在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中开展现状及生成路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6]黄志红,魏婉婷,詹春青.中小学特色课程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东省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8(12):26-30.

[7]李雷,王志刚.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学刊,1999(01):40-44.

[8]沈晓明.文化软实力视角下小学开设舞龙舞狮特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1):165-166.

[9]赵涛,王丰兆,薛浩.传统舞龙舞狮运动现代化传承路径研究[J].运动,2017(18):149-1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