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从课程思政角度谈武术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实践策略

体育时空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市莘光学校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6-028-02

摘  要  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将武术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融入思政教育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武术文化所蕴涵的育人价值和实践策略展开论述和研究。研究认为:通过练习武术和武术文化熏陶,可在学生群体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锤炼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尚武崇德精神。在实践过程中,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学校、教师、教材三方联动,有效实现武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

关键词  新时代  课程思政  武术文化  育人价值  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对于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

在新时代中,人才队伍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撑。作为拥有五千年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将武术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转换为培养民族精神的实际力量,充分发挥武术文化在思政教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一、充分发挥武术所蕴涵的独特育人价值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中国祖先的生产劳动,劈、砍、刺等攻防技能是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中国武术作为社会文化与中华文明同步产生,其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兵学、哲学、中医学、美学等。因此,武术对于人的影响是对人的身心、思维等等全方位的影响。

(一)以武育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化,暗潮涌动。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快速化、隐匿化、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样态为多元话语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不良信息难以过滤。西方国家依靠自身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以言论自由为名,大肆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社会思潮等,以此来消解中国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3],从而导致了中国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种精神特质在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武术发端之始,其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军事功能使得武术文化彰显了深厚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这些壮志豪情的英雄,如“精忠报国”的岳飞;舍小家为大家的一门忠烈“杨家将”;勇斗俄国大力士的霍元甲等一大批爱国武术家。他们为国图存、不畏牺牲的壮举流传百世,习练武术可促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强化爱国精神。

(二)以武育人,锤炼自强不息精神

现代家庭的青少年大都为独生子女,长辈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宠溺有加,在温室中成长。因此,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知难而退,缺乏勇往直前和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当代青少年儿童殷殷嘱托中讲到:“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中华武术蕴含着坚韧不拔、奋发有为、自强拼搏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也逐渐成为传统武德文化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特质[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武术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求习武者要长年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能有所成就。因此,练习武术可以很好地锤炼习武者的毅力、恒心。此外,在练习武术时要练习劈叉、开髋、下腰等等“吃苦头”的动作,著名戒律《少林十戒》中记载:“少林武术的承袭者应以强体魄为宗旨,当朝夕从事,不可任意作辍”。因此,练习武术可以很好地锤炼习武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品质。

(三)以武育人,培养尚武崇德精神

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民族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7]千百年来,武德从来就是武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艺的传授与道德的教化一直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武术之所以具有长盛不衰的强大生命力,与武术所具有的德育价值是密不可分的,而武德便是这种价值的核心体现。《古传内家拳初学条目》中要求:“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平心气和,善气迎人。学拳宜作正大事情,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拳谚有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的“重德”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德育为先”理念相契合,因此,在武术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武术拳种和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感受武术文化蕴含的“尚武崇德”精神,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武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7]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应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学校、教师、教材三方联动,有效实现武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

(一)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体,学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要把立德树人成效性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8],夯实学校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现代意义的教育要求“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教育而言,“德、智、体、美、劳”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应当协调发展。在“五育”中,“德”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地位一斑,因而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把德育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各个学校要抓住“武术进校园”“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等有利政策,推进武术在校园的开展和育人价值。

(二)明确教师关键因素,把控课堂阵地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9]。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的涵养直接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好坏。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所以体育教师也可以是思政教育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只教授学生武术动作和注重动作质量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要有意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主动融入武术文化,强调“武德”和其他武术精神内涵的重要性。鉴于大部分体育老师并非武术专业出身,所以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同时,要加强武术文化理念的表达和分享,注重教学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发挥武术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武术课程建设,完善教材体系

传统的武术教材仅仅是《体育与健身》教材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以简单的武术动作为主,无法满足以武育人的需求。武术课程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直接载体,为更好发挥武术的育人价值,相关部门应基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按照学科发展需求,建设武术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以统领学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10]。

在建设武术课程和编制教材时应注意,首先要以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为指导,立足价值引领,坚持育德和育体合一;其次要文武结合,要合理增加一些武术理论文化知识的课时量,将技能学习和武术文化学习黏合;最后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一些无法适应新时代育人价值的价值观念要摒弃或改进。除了主教材,教育部门还可编写有关武德文化精神特质的思政教育读本,如武术谚语故事、武术英雄人物等,以增强读本的吸引力。主教材与读本互为补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

三、结语

“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义重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以武术最为典型,通过练习武术和武术文化熏陶,可在学生群体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锤炼自强不息精神、培养尚武崇德精神。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武术的育人价值,深入挖掘武术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加强课堂宣传教育,发挥武术课程思政作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学校、教师、教材三方联动,以助力武术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辉煌历程)[N].人民网,2021-4-16.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网,2022-12-1.

[3]邵芳强,刘安.智媒体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中青年学者论坛,2023(04):19-22.

[4]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习近平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1-10-2.

[5]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13-19.

[6]刘健,丁保玉.武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价值诠释与实践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1(12):72-77.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EB/OL].[2020-8-31].http://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8]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8-8-21.

[9]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0(1).

[10]耿宝军,马学智.新时代武术课程德育的学理审视与实践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09):105-1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