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匹克球”的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6-287-02
摘 要 新兴运动项目的引入不仅满足了国家对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要求,也实现了学校体育内容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匹克球作为新兴项目引入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可行的。文章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新兴运动项目匹克球的发展、项目特点及引入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集合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运动元素于一体,具有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运动强度适中,健康效果良好等特点。建议:高职院校应加快匹克球融入体育教学进程,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科学引入课堂,对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创新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试点教学;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匹克球
随着冬奥会在我国的顺利召开,许多平日不受关注的冰雪项目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些新兴项目也不断涌入高校课堂。作为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匹克球,最早出现在我国大陆时间为2012年,而全国第一本正式出台的《匹克球竞赛规则手册》出现的时间则是2021年,相对更晚。匹克球引入高校的时间则是这两年才开始的,相较于传统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的时间,匹克球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兴项目了。
一、匹克球的起源与国外、国内发展现状
(一)匹克球的起源
匹克球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由美国人Joel Pritchard发明并于1972年正式注册为一项运动。匹克球是周身有26~40个圆形孔的塑料球,球拍材质主要有木质、PE、碳纤维,外形与乒乓球拍相似,长度一般不超过43.18厘米。匹克球的场地多数以羽毛球场地为主,但球网的高度接近网球球网的高度。
(二)匹克球国外、国内发展现状
匹克球是一项非常新颖的体育项目,但是在短短的数十年里,就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美国已有250万人参加了这项运动,在美国境内更是有近13000个室内和室外匹克球场地。美国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的匹克球赛活动,如冠军杯、锦标赛等,匹克球也是美国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而在印度、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也都建立了匹克球会员组织[1]。除此之外,匹克球在其他地区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在日本、新加坡、印度以及中国台湾都已经迅速开展了匹克球运动,并且该项目已被纳入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表演项目[2]。
匹克球传入我国大陆的时间比较晚,广州是我国大陆最早开展匹克球运动的城市。大陆匹克球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由于竞赛规则2021年才正式出台,匹克球的赛事也相对较少。2021年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匹克球锦标赛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就此拉开了匹克球正式进入大学校园的序幕。不仅如此,匹克球也逐渐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门体育课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许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匹克球选项课。这些案例也为匹克球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也证实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入匹克球具有可行性。
二、匹克球项目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理论分析
体育课程建设是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它既是先进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增强体育课程吸引力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3]。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不仅能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可以拓展高职体育课程资源,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大学生比较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因此时尚性、趣味性强的运动也成为他们追捧的对象。而匹克球项目的引入正好满足了学生自由发展的需要,契合学生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一)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引入匹克球项目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国家非常重视体育产业和新兴项目的发展,高校作为知识、技能传播的主阵地,也承担创新的重任。只有大胆创新,才能催生更多新产品,只有不断注入新项目,才能培育更多的运动项目产业。另外,《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高职体育教学很有可能成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趟末班车,抓好学生的体育建设,就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国家的政策导向为不仅是对匹克球项目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的支持与保障,也是对高职院校匹克球教学为我国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国服务所作的具体要求。
(二)匹克球自身的特点与价值使其融入高职院校项目教学具有理论性依据
一项运动融入体育教学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除了具有健身性、趣味性等基本条件外,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特色与价值。匹克球具有装备要求不高、简单易学、运动损伤少等特点。其次相较于羽毛球、网球易损耗,匹克球持久耐用、不易损坏,且其利用现有的场地进行场地规划,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此外,匹克球适合不同年龄的人群,具有很强的娱乐和健身价值。随着大学生面临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匹克球运动以其新奇、有趣、健身的独特魅力使得参与者能缓解精神压力,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方面也必然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匹克球发展趋于完善,使其融入高职院校项目教学现实具备可操作性
匹克球发展至今已日趋完善,除了具备了完整的内容体系外,也具备了必要的比赛规则及配套的培训,使得该项目的师资队伍也有了保障。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从2021年开始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之后进行匹克球课程教学,并制定了匹克球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该校匹克球课程课时包括64个学时,授课内容涵盖体能、校园特色项目建设等,使匹克球项目的教学变得丰富与充满乐趣。从开课至今已经有两年,上课学生好评率达95%以上。
三、匹克球项目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当然新兴项目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并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匹克球引入课堂应该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高职院校实际。匹克球项目引入高职体育教学应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创新。
(一)科学引入课堂,对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新兴运动项目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健康第一”的宗旨,准确把握新兴运动项目的教育性,敏锐的发现二者内在的逻辑交点,这是选择新兴运动项目课程内容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匹克球教学因结合学生的兴趣、技能水平,对匹克球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发挥项目自身的价值。如在接触匹克球之初,许多学生动作未动力定型,学生最初的球感、球性较弱,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对墙击球的内容,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发力感觉。同时,应结合相关的体能练习或游戏方式,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试点教学
匹克球引入体育教学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比较新颖的,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对于教师来说,习惯于传统项目的教学方式,对匹克球教学迁移具有一定的惯性。教师应克服全盘照搬,避免负向迁移。发挥匹克球的“新”的特点,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对于匹克球项目来说,大多数学生基本是零基础,学生对技术动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尝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将球击过网,学生体验到击球成功后再记录下学生的技术动作并对其进行讨论与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动作如果可以成功击球,且不容易受伤,这样就可以宣告学生的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以此类推,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学练,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这也将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担任体育教学主要成员之一。体育教师的认知与创新实践能力,对匹克球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做深化体教改革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校应该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学习,从新技术、新理念、新技能、新思想、新方法等方面全面武装体育教师,突出体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鼓励教师结合学校自己的特色,加强匹克球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使匹克球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一股新的力量。
(四)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诊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科学性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检验匹克球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匹克球教学在强调学生技能形成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兴趣与健身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改革评价考核方式,对于一些兴趣、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可采用自评与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口头评价。技能形成则通过测试与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结合学生起始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进步的表现,从而形成综合性、终结性的评价。
四、未来展望
匹克球在国外发展迅猛,运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关键在于对匹克球的宣传以及建立各级联赛机制。自高校吹起匹克球发展的冲锋号角后,足见匹克球项目引入高职体育教学是可行的,也是迫不及待的。在校企、校社、企社等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匹克球的发展前景也一定会更加广阔。随着赛事的不断增加,匹克球这个“小众运动”也必将成为我们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
★基金项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职院校引进匹克球新兴运动项目的探索与实践”(GTXY2212)。
参考文献:
[1]张兆龙,张明亚,蒙军,等.匹克球运动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3):38-40.
[2]黎镇鹏,王伟超,黄林杰.匹克球运动的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08):113-118.
[3]张娜.高校开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研究[J].教育评论,2014(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