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时空
杭州师范大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3)08-013-03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成熟,各类APP平台兴起。APP传播文化在文化信息储存和传输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起到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抖音、微博的传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逐渐商业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国际受众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语言体系存在困难。因此,建议采用一些应对措施,来实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传播  机遇  挑战  抖音  微博

Web3.0兴起后,新媒体将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提供更多的人工智能服务。新媒体快速发展使武术传播在信息储存和传输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1]。赵歆、樊国栋等学者都提出新媒体时代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使用后的用户通过交流之间建立了更为深刻的关系[2]。网络信息的传播使文化的记忆性增强,促进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全面推广普及提供了技术保障[3]。随着各类新兴媒体的日渐成熟,武术文化在一些热门APP成为新的消息来源、交流途径和传播渠道,对武术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文化的传播折射出了诸多问题。王钦、郭威等学者提到“马保国事件”在各类平台的传播速度把中国武术推上了媒介舆论的风口浪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的政策法规不能够对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全面规范[4],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更为艰难。在此形式下,武术文化必须立足自身的根本优势,通过调查统计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抖音以及微博两个热门APP的传播现状,分析出武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为中国武术文化构建一条新的传播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传播趋势[5]。

一、概念界定

(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传统武术文化是在攻防技击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与武术技艺密切相关的器物、制度、民俗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6]。

(二)新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曾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7]。在现阶段,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二者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其他互动的数字媒体形式[8]。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9]。

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各大APP平台传播现状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日常生活的记录及文化的传播,以及信息传播和共享。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成熟,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略[10]。通过选取两类时下较为热门的APP平台,分别为抖音(视频社交类)、微博(实时信息类)进行研究与分析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这两种APP的传播现状,提出建议提升武术文化的传播效率。

(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抖音的传播现状

抖音是一款短视频社交类软件,用户可以拍摄视频上传分享,也可以观看他人的作品进行点赞、评论、转发和关注[11]。在抖音APP搜索“武术”所匹配的内容是和武术相关的话题,话题的播放量体现了该话题的传播力度。

对武术类相关话题进行统计,表1反映其播放量十分惊人,最高可达320.7亿,其次是71.5亿,最低有4.4亿播放量,这与该类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抖音用户密切相关。通过对部分武术文化传播用户作品情况统计(表1),直观感受该类用户粉丝量及获赞数量庞大,本身对于传播武术文化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且他们对传统武术传播进行了再创作和再传播,如在评论区对其他用户的相关疑问或者质疑进行解答或辩论[12],对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起到显著作用。

表2数据呈现传统武术文化在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呈爆发式增长,用户的粉丝量、获赞数突破上亿,每位用户的作品与武术相关的消息占比都很高。观看抖音用户“凌云”的383个视频后发现,视频对象会在各个景区或者生活区域表演时,出现侧空翻等出其不意的武术动作。这些凌云相似的青年人拍摄武术视频,是一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展示和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积极表现。

随着抖音橱窗的出现,使不少用户看到了商机,表3体现一些用户会开通了橱窗,利用武术品牌销售,大多以教学的形式进行。这些用户没有任何的专业认证,这对中国武术的品牌推广起到负面效应,且损害了弘扬武术文化精神的精髓[10]。

(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微博的传播现状

美国学者Gaonkar和Choudhunry在2006年对微博定义为是指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12]。以“武术”为检索词搜索微博,其话题讨论量达到26.2万,阅读量更是超5.2亿,其中微博武术超话一周新帖2.1万粉丝。武术在微博传播的用户由V用户和非V用户组成,其中V用户又分由蓝V用户和黄V用户组成(蓝V是微博机构认证;黄V是微博个人认证),基本信息如下。

蓝V属于微博机构认证,发布信息通常代表官方权威发布,认证主体对所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但表4中官方微博发布文章及粉丝量、转评赞的数量有些差劲人意,究其原因是官方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视度不够、传播力度不足、传播的形式不够新颖、传播的内容缺少特色。

黄V属于微博个人认证用户,其言论仅代表博主个人。表5中个人用户所拥有的粉丝数量庞大,日常微博更新积极,但个人用户发文传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真实性,这不排除因博主个人素质、学历、阅历及精神状态等因素,使文章内容失实或带个人偏见。

三、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实现了高效的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位武术文化传播者与武术爱好者的相互接触与传授需要时间成本。在新媒体时代,武术文化传播者可以进行线上教学,武术爱好者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就能得出答案,甚至还有名师指导。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武术信息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在抖音搜索“武术教学”就有数以万计的视频出现,套路种类多样,且搜索的教学视频中有专业的武术文化传播者对武术进行分解动作、慢动作分析、正反面示范,无需暂停播放直接自动循环,极大提高了武术文化在传播中的高效性[13]。

(二)新媒体时代实现了海量的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容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文化的内容依靠报纸、电视等方式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能力、速度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当Web3.0兴起后,统计抖音、微博两个平台相关数据会直观发现其包含大量武术相关的的文章、视频等,各大平台根据自身的独有特色,不缺乏传播的途径、内容与武术传播者,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内容、方式也多样,海量的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其中,抖音最大的传播在于碎片时间娱乐化,利用其特点将文字、视频、图片与音乐的巧妙融合,以多种形式海量的传播武术文化。

(三)新媒体时代打破了文化传播时时空与地域的局限

在传统媒体中,人们是无法直接获取武术文化相关数据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相关信息的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在传播途径上打破了文化传播时的时空和地域的局限,文化的传播也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打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的事件限制和“国界”的限制。微博平台不仅可以作为观众浏览微博上感兴趣的信息,还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他人浏览。只要用户注册了个人账户,就不受时空的限制。一位武术类抖音用户有100万粉丝,发布的武术文化内容会在瞬间传播到100万粉丝。无论身在何处,通过手机都能看到传输的信息。微博、抖音等一些APP平台的存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拓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渠道。

四、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逐渐商业化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武术大师打着武术文化传播者的名义进行炒作,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逐渐商业化。马保国事件中根本的出发点是以这种形成极大反差的“丑化”手法取悦大众以获得关注,传统武术则无辜成为马保国塑造自身反差的载体[14]。其表面披着弘扬中华武术的皮,实际的行径却是伤害了传统武术本身。利用武术品牌进行谋利的不止马保国,随着各类平台的逐渐成熟,抖音播放量数据十分庞大。据调查(表3),抖音中不少商家利用年轻群体的消费特点对文化进行大肆售卖,促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逐渐商业化。但商家对于其售卖的武术课程内容本身的专业度存疑,售卖武术文化门槛低,这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以及推广会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内容良莠不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加快消息的传递与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新媒体也给文化带来了虚假和丑陋等问题[15]。信息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以各种形式从媒体软件产出,然而在传播过程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抖音所发表的武术视频缺乏真实性,可能会导致大众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出现偏差,传播过程中内容质量水平将会成为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6]。抖音一些用户利用匿名之便,肆意在视频下评论,诋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造产生负面打击。

(三)国际受众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语言体系存在困难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渐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学习中国武术,而这些软件平台的兴起,成为了对外展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追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理念,而西方喜欢挑战极限,寻求个性发展[17]。由于不同民族或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在语言和文本翻译过程中的误解和误读,翻译水平的高低和自身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中国武术文化在国际传播的效果,导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国际传播存在一定困难。

五、结语

对当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新媒体平台抖音、微博的传播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发现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不足之处并存。通过数据分析再结合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特征,提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应在新媒体平台加强官方武术协会建设,并在新媒体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自媒体用户治理体系,增强平台监管力度;重视武术门派文化传承,并在新媒体下广泛传播;让武术文化常态化走进校园,并有效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武术文化体系,培养国际武术文化传播专门人才等,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以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促进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褚兴平,杨松涛.弘扬传统文化视野下武术文化发展研究[J].武术,2020,5(06):18-21.1]

[2]陈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前哨,2021(02):8-9.

[3]陈飞,樊国栋.信息技术:武术信息网络传播途径分析[J].武术研究,2019,4(10):9-11.

[4]王钦,郭威.新媒体环境下武术传播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21,6(03):12-14.

[5]赵歆.新媒介时代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困境、机遇、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05):66-72.

[6]牛炎涛,刘巧芳.武术文化概念的再认知[J].武术研究,2016,1(09):4.

[7]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06):66-69.

[8]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3):120-125.

[9]王辉,肖辉君.刍议新媒体时代武术文化传播的提升路径[J].武术研究,2021,6(04):49-51.

[10]任煜恒,庞晓武.新媒体视角下的武术传播——以短视频APP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8):52-54+95.

[11]徐俊科.从传播学视角对抖音平台咏春拳短视频的调查与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0.

[12]杜玉彬,涂绍生,杨金灵,等.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武术抖音短视频传播的优势、问题与发展路径[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12):1071-1075.

[13]梁斌.网络传播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05):9-11.

[14]罗应景,杨建营.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网红”传播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21,28(05):65-69.

[15]杨其新.新媒体视角下武术传播的困境及应对[A].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21:384-385.

[16]张涛.武术借助网络自媒体传播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17]鱼芳青,熊亚红,郝惠雄,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的发展与国际化传播途径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02):93-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