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辅导猫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共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应用与成功实践案例总结报告
摘要:现阶段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确保守住校园安全第一线。此案例通过辅导猫APP,提高学生日常健康监测填写率、查寝签到率进行探索,让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关键词:辅导猫;公共突发事件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公共突发事件的全面控制,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常态化意味着持久、长期、日常化。高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公共突发事件,会聚集性爆发。因此,学生日常健康监测和行动轨迹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公共突发事件防控不松懈,守住校园安全第一线,清楚每个学生的去向,另一方面学生的日常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又不受影响,如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此案例就是通过辅导猫APP,提高学生日常健康监测填写率、查寝签到率进行探索,让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二、案例设计
(一)预设目标
通过辅导猫APP的每日健康监测数据填报、查寝签到功能实现公共突发事件常态化下的学生日常管理、行动轨迹。
(二)实施主体与对象
浙江某高职院校某学院2020级220名学生。
(三)步骤设计与安排
1、通过个别学生谈话了解对每日健康监测填写、查寝签到的态度及不填写的原因;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需求和要求;
3、与辅导猫APP后台沟通协调,调整模式,更符合学生读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4、每天设置不同任务,提高学生期待值。
三、具体举措
(一)提高认识。
1、树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宁波市、浙江省乃至整个国家公共突发事件防政策出台的重要性,每个决策都有依据、科学性。我们都是公共突发事件防控的一份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与学校的发展休戚与共。把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同学生工作、班级建设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2、明确填写、签到的意义。
(二)用好制度。
1、文件传达要及时。新生入学时就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新冠肺炎公共突发事件防控期间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试行)》。学校发文的关于学生处分文件,比如旷课、公共突发事件防控期间未经批准擅自出省、考试违纪等各种情况都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学校的制度,遵守学校的制度,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2、“另类惩罚”对易忘学生。一般对未及时打卡3次及以上的同学,会让其来办公室,首先了解下没有按时填写的原因。然后接受惩罚,不是常规的惩罚,把它叫做“另类惩罚”,比如:背单词、做义工、跳绳(15分钟)、看经典名著并讲述、背诵古诗词、给父母的一封信等。
3、顽固分子要手段。如果引导和教育解决不了,那就用校纪校规来制约。一般会给与学院通报批评和联系家长。大学是进入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在校期间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底线原则。
(三)学会互动。
1、入学时,任务设置以寝室为单位,团队为主,有助于寝室氛围的塑造。与舍友一起比心、拥抱舍友等等,需要共同完成的动作。
2、设置重要通知为任务。公共突发事件排摸、切身学生自身利益的文件、政策等重要通知,虽然已经通过班级群、微信群、班委通知到位,但通过查寝任务设置再告知每个同学,以表示这个事情很重要。期末的考试的时候,设置诚信考试方面的内容。
3、结合时事热点设置任务。比如在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设置“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任务。学生们上传了文字图片、手握拳头照片、历史图片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4、结合宁波历史、特产、景点等设置任务。虽然我们大部分是浙江生源学生,但是真正宁波本地的学生其实并不多。大一第二个学期,学生们已经过了新生的适应期,开始探索期,扩大社交。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每天设置关于宁波的任务。
四、实施成效
(一)项目目标的达成度
经过一年的运行和尝试,学生每次自觉打卡率在97%以上,经过提醒后,打卡率达到100%。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了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学生行动轨迹清晰,可分析、可判断,为公共突发事件的排摸、流调提供了数据和记录。
(二)案例创新点
此案例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的热点、成长规律,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日复一日、枯燥的打卡行为强化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为公共突发事件防控工作提供清晰、准确的行动轨迹、数据,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意识,凸显了医药、食品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推广运用范围和效果
此案例已在我校的2021年辅导员培训中分享并推广应用。各学院辅导员反馈良好,学生积极性明显提升,学校整体日常健康监测填写率、查寝签到率明显提高。
五、案例小结
1、学生的责任心、行动力可以培养。
2、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可以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先波,张晓诺.基于钉钉的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路径实践[J].信息化与计算机教育,第17卷第24期(2021年8月)
[2]马歆.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管理工作信息化应用研究[J].才智,2020年
[3]杜俊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J].教书育人,2020年05月
作者简介:
邬秋娜,女,1982年9月,浙江宁波,讲师(思政),大学本科,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翔,男,1987年3月,山东青岛,助教,硕士研究生,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春梅,女,198201,浙江宁波,讲师(思政),大学本科,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