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特教音乐教学,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特教音乐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强化与提升小学特教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地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实施充满爱的音乐教育,促进其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小学特教音乐;教学问题;有效对策

引言:音乐是对不公生命的慰藉,音乐也是无言的沟通桥梁。素质教育观重点强调了要推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音乐作为一门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情操具有重要意义。而儿童本是世界上最为纯洁良善的群体,但是有些儿童或先天有不足,或后天有意外,所以在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在与人沟通、身心健康方面或有不足,但是经过教学与恢复,他们也会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音乐教师,应该保持平等的态度和充足的耐心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接受美好。

一、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

想要做好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先要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能够认识到培智生的特殊性,又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培智生。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主要是具有“特殊性”的学生,从广义来说,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的所有问题儿童的总称;从狭义角度来讲,特殊儿童是存在某种缺陷且症状较为明显的儿童,如聋哑儿童、失聪儿童、不影响正常生活但身体器官或者智力水平存在一定障碍的儿童。对于特殊学生,特殊教育学校一般会采用特殊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这部分学生正常地接受教育。由于特殊教育学生在身体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很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往往不喜欢和人交流沟通,害怕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和讽刺。而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帮助学生不断走出自己的世界,加强与人的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学生逐渐找到自信。

二、小学特教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学设备

音乐并不仅仅只是需要听、需要唱的,其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外延,需要充足的音乐专业教学设备去呈现、去展示。但是就当前实践来看,小学特教音乐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特殊学校未能配备有专业的音乐教学设备,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带领着特殊学生群体学唱歌曲,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育人的效果,但是总是与预期中的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影响小学特教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

(二)音乐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化

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性质的教育学科,其教学手段应当是足够丰富的、充满趣味性的,这样学生们才能从中得到充分的音乐熏陶,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并借由音乐净化心灵,启迪心智,实现智与德的和谐发展。但是,就目前小学特殊音乐教育来看,其往往与上述理想状态相差甚远,更多的时候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而未能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去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更新教育教学策略与途径。这导致的不利后果便是不少特殊学生群体未能得到优质的音乐启蒙教育,无法被丰富的音乐教育内容所感染。这显然将导致小学特殊音乐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小学特教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与正常教育会有显著的不同。在正常教育中,学生会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在教学中也都会以文化课为主,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或者疾病而对外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往往更加习惯独处,与周围人的沟通交流比较少,但其实他们内心对外界事物还是非常向往的,而音乐就是打开培智生心灵的一扇窗。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重视音乐学习,让学生通过音乐更好地感知世界,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如果仅仅利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从而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培智生本身的智力缺陷,在学习中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而且身体上的缺陷也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音乐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进而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在韵律中体会美好

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学生虽然无法像普通人一般生活、成长,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接受教育、感受美好。而音乐教学在康复训练、引导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旋律中感受不同的情绪,在无尽的黑暗中打开一扇窗来体会世间的美好。

患有这些心理疾病的儿童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更需要更多的关爱。笔者知道他们的心灵是十分纯粹的,但是有些时候,他们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控局面,带着足够的耐心和关爱进行开导。笔者记得有一次两名学生在课上由于一点小事发生了摩擦,笔者及时阻止并和他们在课下进行了对话。笔者没有责怪他们,也知道这时直接进行劝说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笔者首先做的就是让他们放松下来并恢复理智,笔者给了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并播放了一首可以静心的舒缓纯音乐。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在音乐的辅助下也舒缓了心情,笔者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们给了彼此一个拥抱。其实他们的本意并没有想互相伤害,所以教师并不需要过于夸张和生气,要采取正确的手段引导学生恢复理智,感受到温暖和美好。

(三)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手段

学生们是鲜活的,为此,我们教师在面向学生们进行教育时不能采用单一化的、统一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而应当尽可能多地面向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所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这一早已被大量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客观教育规律同样适用于特殊学生群体的音乐教育中。

例如,特殊学生群体的抽象能力较弱,在认知与理解事物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困难,为此,面向特殊学生群体,音乐教师可以科学而合理地使用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的信息教育手段,以带给特殊学生群体更加丰富的感官冲击,促使着他们加深、加快对所学音乐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像在带领特殊学生群体学习《健康歌》这一音乐曲目时,我便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们播放了《健康歌》的视频,透过这一视频,学生们会对“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你才不会老”等歌词内容形成更为直观且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们理解起来便变得较为简单,实际音乐学习的效果也会非常理想。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手段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实施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结语:总而言之,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使学生在对抗疾病的同时体会世间的美好。作为教师,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的重任,更多的是要坚守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充分发挥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乐感的认知,也能够通过音乐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内心,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添上重要的色彩。以上就是笔者针对音乐教学在特殊学生群体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希望能够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小霞.针对特教儿童(智障儿童)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育[J].家长,2020(04):58-59.

[2]梁斐瑜.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教学策略[J].云嘉特教期刊,2017(25):30-38.

[3]吴小茵.浅谈音乐教育在特殊教育康教结合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0(08):206-2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