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后作业设计方式,来缓解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单元作业是双减政策提出后教育学者提出的一个创新教学方式,这一课后作业设计方式很符合现今双减教学发展理念,对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实现、任务完成等很有帮助。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要基于数学课程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将单元作为基础,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科学布置课后作业,这样既对学生课后作业设计质量提升有帮助,对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形成以及明确数学知识之间关联性等也有帮助。
一、依据单元目标设计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设计中,要包含本单元知识,知识难度要符合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不可以太难,还要保证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这样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才不会出现不懂就放弃,等待教师讲解问题出现。同时,教师还要保证预习作业难度有由简到难的特点,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作业的引导下,逐渐深入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逐渐提升。[1]
例如,在数学教师讲解“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可以设计大单元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以往所学知识回顾练习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研究。预习作业设计:1.设计一些单元知识点数学习题2.设计能够对因数与倍数相关概念、联系以及相关知识的填空题。3.以选择出一些和概念有关的具有抽象性特点的习题,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进行培养。
二、以单元主题为引领设计作业内容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作业的优化设计,需要进行内容的细化,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以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基准,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思考探究,敢于提出疑问,展开互动交流、实践探究,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还要以实际生活展开,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知识巩固,加深理解。
例如,以数学教师讲解的“确定位置”这一章节为例。本章节知识讲解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事物,确定位置,而后根据位置确定方向,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实际问题。教师讲解完本章节知识后,数学教师设计单元作业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标识”。2.找生活中一些建筑物或者是地点固定建筑物,对位置进行确定。
三、聚焦单元主题意义,多维设计作业形式
1.基础巩固型作业-精
“基础巩固型作业”主要用于帮助学生习得“双基”,基础巩固型作业更要体现出“精”。精练学生的练习作业,并适当补充回顾与梳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的作业和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的作业。例如,方格纸边长为1厘米,数一数,下面图形面积各是多少?
2.能力拓展型作业-实
“能力拓展型作业”对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它主要指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数学核心能力这一类的作业。这些能力将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潜力,甚至伴随学生的终身,故这类型的作业更要体现出“实”。例如,图形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2]
3.应用探究型作业-明
“应用探究型作业”指向于发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学生迁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解决综合性强的数学问题的作业。故这种类型的作业更要体现出学生“明”的思维方式。例如,求一个图形的面积,然后把它画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最后设置除梯形外,你还能画出其他图形吗?
4.综合实践型作业-趣
“综合实践型作业”指向于发展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促进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跨学科知识的获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促进数学学科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故这类型的作业更要体现出作业的“趣”。例如,估计一棵树全部树叶的总面积。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减负增效,就需要通过目标设定预习作业、单元主题内容的细化、作业类型的拓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衔接,带领学生获得健全发展。同时,还要保证课后大单元作业设计有一定引导作业,这样学生探究能力才会得到培养,综合素质才会有机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佳成.基于整体优化结构精准评估——“双减”视域下大单元作业的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22(5):38-41.
[2]徐延安.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互动软件.2021(7):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