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射箭运动员赛前训练心理疲劳特征及对手臂动作稳定性影响探析
【摘要】射箭属于技心能主导类项目,该项目对稳定性、准确性有较高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市射箭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心理疲劳状态及手臂动作稳定性测试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射箭运动员赛前训练阶段心理疲劳特征及对手臂动作稳定性的影响,为实施训练监控和心理疲劳状态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射箭;运动性心理疲劳;赛前情绪;手臂动作稳定性;相关性
射箭属于技心能类项目,技术、体能和心理是影响项目水平三大因素,要求运动员比赛中时刻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相对稳定射箭技术动作。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均需完成几十次甚至上百次重复性动作并保持高度准确性,高强高压长时比赛和训练诱发运动员产生不同程度心理疲劳,运动员应对内外压力时心理和生理资源不断被消耗,心理机能在没有及时补充情况下无法保持原有心理活动水平,发生心理机能下降现象。运动性心理疲劳影响运动员情绪、认知、动机、行为和生理五个维度,且具有长期伴随性特点。目前我国射箭训练主要还是集中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对于运动性心理疲劳方面重视较少。本研究对赛前训练阶段运动员心理疲劳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力求了解赛前训练阶段心理疲劳特征及对手臂动作稳定性影响,为监控和调整运动员心理疲劳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一、射箭运动员手臂动作稳定性释义
射箭在完成精细动作时不只需要肩臂大肌群有足够力量和耐力,对手臂肌群稳定性也提出较高要求。手臂动作稳定性是完成动作时将运动强度、方向、幅度等因素以特定方式相结合,不被内外环境等因素影响,避免出现波动或错误,衡量上肢运动质量的关键指标。当手臂进行精细动作时,手臂和指头可能会发生细微振动,其幅度或范围在个体之间有所不同。震颤幅度大小充分反映运动员对肢体控制能力,幅度越小则手臂稳定性越高。运动员心理指标评价中测量运动员手臂稳定性极为重要。射箭时运动员身体各部位姿势相比其他项群项目较为静止,技术动作精细,肌肉力量复杂。射箭特点是稳定、流畅和准确,其中手臂动作稳定性是决定能否出色发挥的重要指标。
二、射箭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差异性因素分析
(一)性别差异
男运动员赛前消极情绪状态要高于女运动员。男运动员面对比赛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出现恐慌、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赛前心理,当遇到比自己水平高对手或者来自外界给予压力就很容易产生紧张、愤怒等消极情绪,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比赛中,给自己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影响真实水平发挥。
(二)运动等级差异
运动等级高运动员赛前消极情绪低于运动等级低运动员,说明运动等级高运动员赛前能够保持较好心境水平。运动等级低运动员大多训练时间不长、年龄偏小,对自己水平缺乏信心,内心不够强大,一旦遇到比自己强对手就心生胆怯,加上外界期望使其背负过重心理压力,赛前很难表现出积极心境状态。运动等级高运动员比赛经验相对丰富,面对比赛时突发情况能够轻松面对,不会出现慌乱、急躁等消极情绪,而且运动等级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通常对自己水平很有信心,在赛前能够表现出较高积极性,受心境干扰程度低,发挥也比较稳定。
(三)训练年限差异
训练年限较短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不及训练年限较长运动员。训练年限较长运动员自我认知能力强,赛前紧张情绪较小,由于长时间训练比赛,心理状态已达到相对平稳状态,并且对赛前心理调整有一定经验,能够对外界干扰信息做出较好转移和排除,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比赛中,自觉调整积极自信赛前心理。运动员之间的差异也与性格特征培养有关。优秀射箭运动员多是兴奋、大胆、低焦虑、低紧张、高智力外向情绪稳定型 (竞争型) 和高感觉寻求型。
三、射箭运动员手臂动作稳定性差异性因素分析
运动员赛前情绪对其比赛中生理指标和运动表现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其关注点具体体现在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诊断和评价以及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合理控制。强有力缓解与调控运动性心理疲劳对射箭项目运动员比赛中稳定性尤其是手臂动作稳定性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一)性别
女运动员手臂动作稳定性高于男运动员,因为女运动员本身心思细腻,尤其做一些精细类动作表现更是优于男运动员。射箭是运动开始和结束都很明显,是一种非连续、封闭的小肌肉群运动技能,依赖于运动员内在本体感觉的反馈调节,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进行,要求动作尽可能准确稳定、短时间内完成、爆发力强,具有微妙细腻特点。这一要求正好符合女运动员自身优势,另外女运动员控制情绪能力优于男运动员,比赛中受到对手、裁判、场地、天气等不良客观因素干扰较弱,能够及时自我化解不良情绪,手臂动作稳定性控制力自然强于男运动员。
(二)运动等级
一级运动员手臂动作稳定性比二级运动员更强。运动等级高运动员参赛经历丰富且取得较好成绩,备战训练任务也多,而且由于参赛经验增多,心理素质也随之有所提高,通过反复多次训练势必对手臂动作稳定性有良好影响。
(三)训练年限
有关研究表明手臂动作稳定性与训练年限长短相关性较小,而与先天遗传因素相关性比较大。但长时间训练对手臂动作稳定性有一定促进作用。训练年限较短运动员手臂动作稳定性不及训练年限较长运动员,训练年限较长运动员生理心理都比训练年限短运动员更加成熟,出现失误次数也明显少。
四、射箭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手臂动作稳定性相关分析
手臂动作稳定性对衡量手臂动作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完成射箭某种精细动作时,手臂或手指会有不自觉颤动,表现出明显个体差异。颤动幅度变化大小反映运动员动作控制能力强弱,表现手臂稳定性程度。手臂动作稳定性测量是赛前心理测试评估中一个重要方面。射箭本身对身体相关力量、稳定性要求偏高,上肢力量不足或是身体状态不稳定都会对弓的稳定性有影响。在瞄准、撒放等技术环节中,更是对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提出高要求。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运动性心理疲劳与手臂动作稳定性具有相关性,各项因子之间联系明显。通过手臂动作稳定性测量可以有效得出运动性心理疲劳对手臂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雍智伟.射箭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协调性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