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三生教育”的实践探究
【摘要】“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它不是一门学科的教育,而是渗透到中学各门学科的一种通识教育。“双减”背景下,要求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工作,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三生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三生教育”;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社会的人际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不少孩子从小生活在宠爱中,身体成长的很好,心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对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认知远远的不足,这对于初中生们长远的发展以及健康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初中语文课堂是初中生众多观念形成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需在初中语文中高效的开展三生教育,通过生命观念的指引、生存技巧的培养以及生活观念的正确树立,最终帮助初中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目前初中“三生教育”中存在的效能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被动接受式的“三生教育”充斥课堂。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滞后,有针对性的专门研究少,可供借鉴、可广泛推广的中初中“三生教育”的教学经验委实不多。
其二,由于各部门认识不到位,“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低效,课堂教学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
其三,各学科渗透“三生教育”时,条块分割,各自为阵,未有效形成学科合力,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其四,“三生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冲击下,生存空间狭窄,处境尴尬,课程安排难以落实到位。
二、目前初中“三生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初中“三生教育”存在诸多误区,突出表现在教学效能不够高。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重书本知识传授,轻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直接的生命感知与体验;重文本学习,轻实践行动。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重预设轻生成;重知识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内化反思、自我矫正,行为改变。从学校“三生教育”的教学组织、实施看,中学的“三生教育”重课程进课堂,轻教学监管,重课程开设,轻过程性评价,学校活动重形式轻内容,重应试成绩轻能力培养,教师个性化教学缺失,学生创造性学习缺失,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的有效性存疑。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三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初中语文教材让初中生们能够掌握生存的知识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尊重生命的文章,有反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敬畏自然》,也有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指引人们正确面对生活亲人的《秋天的怀念》,还有人类理性面对挫折压力和对生命向往和热爱的《紫藤萝瀑布》等等。那么通过对于类似这些资源的学习,我们可以帮助初中生们更进一步去全面的认识自然、感受生命,并且逐渐的在自我的内心中形成对生命的敬畏爱护。当然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不遇到挫折,那么我们就必须通过面对挫折来提升自我的生存能力。我们都知道,如果生命是一朵美丽的花,那么挫折就是非常好的肥料,所以,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们必须要合理的去利用资源做到对初中生们生存的培养,让初中生们可以直面挫折,不断的提升自己,这对于初中生的成长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二)通过语文教材的资源来引导初中生们珍惜生命
语文是最为重要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科,其对生命教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就比如初中教材中的《女娲造人》就是通过讲述女娲利用泥土塑造了人类的故事,引导学生探寻人类的生命起源;又比如《伟大的悲剧》、《谈生命》、《再塑生命》等生命主题也都是说明了生命是没有办法去做到预先的设计和个人定制的一致,那么我们只要保证自己的生命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美的,这也是教会我们要去做到对生命的极大尊重。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就应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课文的资源,教会初中生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且足够的爱惜生命,这对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在对初中生们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同样要对学生们进行生命意识以及价值的强化教育,从而最大化的去帮助初中生们做到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样对于初中生爱心以及责任心的培养,也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三)通过初中语文教材让初中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语文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学科,教材中也基本都是以生活的形式来进行育人的,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对于生活的一种体现。因此,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需要去把握住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就比如像教师在讲授《老王》这一文章的时候,就是首先去让初中生们对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进行感受,以此来促进初中生们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那么这样就可以以促进自我幸福,就可以逐步的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然对于初中生们而言,生活的阅历是非常的浅的,所以一个正确的生活观念的树立,也更加的需要老师们通过教材资源以多元化的形式讲解出来,这其中就可以囊括正确生活的方式,还可以是正确生活的一些内容等等,并且对于教材资源所体现的,我们老师们也要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去实现,只有这样我就可以更好的去帮助学生们掌握生活的要求,帮助初中生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生活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在初中这个重要的人生塑形阶段,要充分利用好初中语文课堂这个大阵营,加强初中生“三生教育”。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大胆解放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活动、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情趣,培养生存技能,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提升生命智慧与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真正为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社会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