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平法识读》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
【摘要】《平法识读》课程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其课程思政建设需依托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深度挖掘专业知识和相关思政内容,利用《平法识读》课程教学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平法识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文,指出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为各类学科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
一、《平法识读》课程特点
(一)课程介绍
《平法识读》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法的发展历程,熟悉G101平法图集的编制方法和表示方法,掌握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和常见构件的构造详图,从而进一步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分析构件中钢筋的布置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钢筋翻样的能力、钢筋工程验收的能力,达到良好的专业素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增强学生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核心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具有识读结构图纸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钢筋平法表示的方法及平法制图规则,分析混凝土结构柱、墙、梁、板、楼梯、基础等构件钢筋的组成及构造长度,能够应用G101图集进行钢筋算量及质量验收。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快速的获取和接受所需知识,利用工具书获取帮助信息;根据图纸要求使用图集和选用构件的能力;阅读设计说明和技术要求的能力;结构图识读能力及钢筋翻样能力,编制钢筋供应计划及施工方案;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验收,发现钢筋施工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执行行业标准和法规,注重安全和劳动保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
(三)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课程教学内容依托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22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22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22G101-3)编制,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没有个人主观臆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
(四)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平法识读》课程是实践性和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G101图集进行钢筋算量及质量验收等。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技能要求无缝连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识图技能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好知识,还需要能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因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二、学情分析
《平法识读》课程是依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2G101)开设的。平法图集信息量非常大,有规范的制图规则,平法图集具有符号化、标准化和数字化等特点。《平法识读》课程体现出知识点较琐碎,因为课程内容较多为构造详图,均为二维图形进行展示,内容较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三维感才能理解图形所表达的含义,制图规则枯燥乏味,构造详图信息量集中等特点。由于课程学习需要具有二维图形转三维图形的技能,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投入大量学习时间,加大实践性操作,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少部分学生存在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钻研能力较弱,又由于本专业知识积累较少,掌握不牢固,缺失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极强,具有极高的学习热情,吃苦耐劳,动手能力极强,具有将所学专业知识回报社会和国家的远大理想抱负等。
三、《平法识读》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
(一)教材缺乏思政方向指导
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平法识读》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其系统地讲解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使学生具有读懂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材依托为国家标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规范文件,缺乏思政方向指导,需要教师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创新意识等大国工匠精神方面内容。
(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
《平法识读》课程教师作为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人,必须要拥有丰富的育人素材。专业课教师受所教学科限制,任课教师往往只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自己的学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将适合本课程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时,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以及丰富的思政元素案例,还需要教师具有能将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课程思政教育理解不到位
课程思政让教师从课程本身知识点所蕴含的育人方面进行挖掘,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知识拓展,让专业的课程和行业企业、国内国外、历史文化等结合起来,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高要求,是一种很好的拓展教师教学思路的理念。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所以要对课程讲授进行变革,改变过去的教学以教为主,做到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为理念,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学生。
(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式生硬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已经在各高校各课程教学中实施,对于理工类课程而言,由于课程内容本身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与思想政治内容相差甚远,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掌握的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往往会显得有些生搬硬套,与课程内容衔接不够自然,导致出现了简单的“课程”加“思政”的现象,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思政,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求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既讲述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课程思政的实施在于教师。教师要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需要精心的进行设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设计,还有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素养,需要有丰富的思政案例,还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思政有机结合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具有较多的素材,才可以设计好教学的每一节课,才能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平法识读》课程思政实施要点
(一)注重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
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能按计划实施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中要体现课程思政的元素,在编写课程大纲的同时考虑课程思政的元素,做到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的结合。首先需要教师将所有专业知识进行拆分,寻找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点。其次在有机结合点处寻找最恰当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最后对做好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论证,寻找不足之处和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积极进行修改完善,完成课程教学大纲思政元素的编写工作,为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指明方向。
(二)合理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步骤,只有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才能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融入,切记做到与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生拉硬套的课程思政。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课堂进行精确把控,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按时、按质的完成每堂课的教学工作。
(三)《平法识读》课程思政实施主要内容
《平法识读》课程主要讲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梁、板、柱、基础和楼梯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主要内容。
在《平法识读》课程基础知识讲授中,介绍平法制图的由来。介绍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创立平法的过程,理解平法制图以及G101图集发展的历程。通过陈青来教授的经历、成就给学生树立世间万物永在发展变化永无终结的世界观,平法的创立是为了解决复杂的制图原理与过程,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建筑行业制图与识图制定了简单易懂的规则,培养学生勇往直前,敢于否定自己,在否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不仅要树立学生科学、规范的工程伦理素养,还要学会创新,为平法制图规则创造更加简单、便捷的方法,推动平法制图规则的创新发展,为中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
在《平法识读》课程柱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讲授中,介绍柱子在建筑物中的作用,柱子在建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撑着整个建筑物,有着“顶梁柱”的美誉。中国就是炎黄子孙的顶梁柱,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的祖国,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维护祖国的安全,维护祖国的荣誉,只有国家强大,才有我们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
在《平法识读》课程剪力墙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讲授中,介绍墙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墙在建筑物中起到平行空间分隔的作用,墙上也会设置门和窗。教育学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行业的规则,懂得用法律和规范保护自己。透过窗可以观察世界,透过门可以迎接新世界,教育学生墙要适当留门窗,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脱离世界,就会倒退,要在墙上适当留窗观察世界,留门互通有无。
在《平法识读》课程梁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讲授中,介绍框架结构中梁与柱在建筑物中不可分割的作用,不仅有柱子的顶梁柱,也有梁的国之栋梁之称呼。在新时代的国家建设中,需要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国之栋梁。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热情,为国家培养21世纪的优秀接班人。
在《平法识读》课程板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讲授中,介绍板在建筑物中的作用,板是人们活动的平台,可以独立存在,亦可以连成一片。这好比在国家建设中的各行各业,他们即是独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完成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强的信念,行业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技术,个人的发展需要自己的努力,又要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才能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平法识读》课程楼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讲授中,介绍楼梯在建筑物中的作用,楼梯是建筑物中通往上一楼层的交通要道。教育学生要有上进心,要勇于攀登,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在《平法识读》课程基础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讲授中,介绍基础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基础托起了整个建筑,是建筑物的根。一个国家的人民,构成了整个国家。教育学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共建我们美好的国家。教育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练好专业技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平法识读》课程节点构造详图讲授中,介绍建筑物中构件、节点的重要性,它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中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组成国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课程思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一)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的课程开发机制
修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包含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高校在确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分解、落实到本专业的所有课程中去,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在各课程间的横向融合。每门课程都要确立思政教育目标,更要在此目标和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建设包含课程思政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细化课程每一章节的思政教育内容[4]。
(二)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生成机制
课堂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阵地,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最主要的途径,课程思政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简单机械地和学科课程进行连接,要将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无缝连接,做到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程思政所面临的教学情境更是千差万别,需要教师更高的教学艺术来推动课程思政的教学完成。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与行为表现,结合职业、专业、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而探索出具有不同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生成机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师言传身教机制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实际的课程思政资源。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不同,它是一个以心印心、言传身教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政治素养必须过硬,要求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觉悟境界、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宣传教育,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四)构建课程思政的典型示范引领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由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不同,专业不同,所教授的课程不同,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一定千差万别。学科教研室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基地,深入研究探讨课程思政建设。定期举行各级各类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课程思政公开课等,建立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教学典型,形成一系列的教学经验,固化一定的教学成果,从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
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六、结语
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法识读》课程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在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过程中,通过课程知识的分解,挖掘和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思政,制定含有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深入剖析课程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将二者有机合二为一。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授课经验,在学校课程思政制度的保障下,完成《平法识读》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陈莉粉.《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06)35-36.
[3]张熔,吴玉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2(06)261-263.
[4]郭婧.《平法与钢筋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探索[J].经济论坛,2022(07)166-167.
【作者简介】
杨东豫(1984.10~)男,河南新乡人,汉,硕士研究生,讲师,BIM技术。
基金项目:郑州财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BIM+VR技术智慧教学背景下《平法识读》课程资源建设与研究,编号:TZGC-JGXM-2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