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时政热点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明日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陕西 汉中 724400

【摘要】在高中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上的抽象的原理和现实的政治社会现象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体现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其变得更加具体,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政治时政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时政热点;思政课教学;运用策略

高中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但高中学生缺乏人生阅历,缺乏知识,容易产生偏差。本文就时政热点在高中思政课程中的运用,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几点浅见,供同行们参考。

一、时政热点概念的界定

时政热点是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一种全国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以及普遍性的重大事件。把时政热点与新时代政治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展现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需求,同时也避开了思政课上的单调乏味和遥不可及的感觉,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拓展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滞后

由于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一版思政课教材却要连续使用好几年,致使其教学与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未能反映出我国现行的政治教育方针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对课堂学习产生不良的作用。而新的课程标准又规定了高中的思政教育应与时代政治密切相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检验其所学的理论。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为高中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时政热点教育的内容,使教科书更为科学化且更具时代感,让同学能更容易地掌握,也能让同学深切地感受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政治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的看法,要从辩证的角度审视问题。通过实施时事政治教育,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把课本上抽象的内容变成了实际的活动,把死板的理论知识变成了鲜活的实际案例,有效地帮助同学们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实践性的课程中,要自觉与时政相适应,以符合课程的要求,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1]。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助力开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高中时政热点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积累,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改变“唯师论”的传统教育理念,使其摒弃“唯书论”的误区。同时,老师还主动地将学生引入教材与时事相融合的课堂,与学生一起搜集、筛选最新的、贴近教材的时事热点内容,进行课堂讨论与辩论。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当下最热门的时政热点,从而充实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是高中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如果仍然采用单纯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能有效地提升教育的质量呢?把教材的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对教材中的思想观念进行论证,以澄清对理论的困惑,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经济生活”课程,在阐述“市场经济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与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例如地沟油、唾液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对事件进行讨论,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看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促进教学发展,助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中思政课程教材的内容比较固定,主要以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为主,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把思政教育的内容与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以材料的原理对时政事件进行阐释,这不仅拓宽了课程的结构,而且大大地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效果。比如,在讲授“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课程中,可以把当前有关汇率问题的经济理论引入到教室中。在美国误导下,西方世界一向相信,中国对外国货币的汇率较小,应当大幅度地增值,此时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课本,探讨货币的增值和贬值对我们的影响。师生们讨论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人民币升值可以购买更多的外国产品,从而扩大进口,但对出口不利,会对我们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多种要素的结合,使同学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它与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密切联系,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五、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高考体制的变革使得高考命题与时政热点相融合,把具有情感的热点话题与课本基础的理论相融合,也正契合时政教育以社会热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内容的教学,正是高考指挥棒的强大力量促进了时政知识内容教学,同时,灵活、富有时代内涵的时政知识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了思政课程的改革。在实践中,应充分运用时政热点的过程化,以充实学生的情绪经历,使其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充分运用时政热点的特点,开发教学材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运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对现实和对社会的关心;充分发挥时政热点的时间和空间特性,拓展课堂,让同学们从新颖、生动的时政素材中挖掘探究的愿望,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整体的教学效果[2]。

六、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对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时政相关的教材相融合,以整体提升其教育效果。把时政热点引入到思政课堂,打造一个既可以让同学学得愉快、学得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桃花源”;又可以改变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科学、高效、持续地利用时政热点话题,从“初极狭,才通人”,到逐步接近“桃花源”,习惯于“桃花源”,在“桃花源”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知识的乐趣、生活的乐趣,以平和的心态理性地洞察世界,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永恒.浅谈时政热点与高中思政课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20(18):133-134.

[2]赖莲英.高中思政课结合时政促进教学有效性探讨[J].知音励志,2017(06):1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