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视野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探究
【摘要】以安德森为首的研究小组修订的“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为教师提供一个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三者一致性的理论工具,解决了学习者和教师面临教学问题、测评问题、学习问题和一致性问题的四大难题。本文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从明确方向,突破高阶思维、分析归类,提升课堂价值、整体布局,增强课堂实效、进阶教学,推进素养落地四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核心素养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后的分类学被称为“学习、教学与评价的分类学”,这一理论工具分析的要素均与课堂密切相关并和当前学、教、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运用好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能让高中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深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协调三者,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方向,突破高阶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能够把知识从简单情景迁移到复杂情景;能够把知识从熟悉情景迁移到陌生情景;能够把知识从封闭情景迁移到开放情景。“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明确提到教育有两个最重要的目的,一是促进学习的保持、二是学习的迁移,而迁移的出现是有意义学习的标志。在(图1)可以看出六个认知过程类别中记忆认知类别与知识的关系最为紧密,其他的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五个认知类别与迁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是仅仅培养学生对教材呈现的回忆能力,而是要明确学生的高阶思维重在对学生分析、评价和创造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回答新的提问或者学习新内容的能力的高阶思维。
二、分析归类,提升课堂价值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知识维度分类(图1)能很好地指导教师应如何更好的区分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和达到什么程度,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明确哪些知识属于哪一类型,促进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并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给学生更大价值、更高层次的知识。以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为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的时间为事实性知识,要达到记忆程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运用实例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为概念性知识,要达到运用程度;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序和人民代表权利的行使程序为程序性知识,要达到分析程度;如果你是本地人大代表,你如何将那些事关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意见和建议为元认知知识,要到达评价和创造程度。通过对知识的归类,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把握知识类别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从事实性知识向概念性知识发展,提升程序性知识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开发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元认识知识,提升学生学科思维。
三、整体布局,增强课堂实效
课堂教学中目标、教学、测评之间不一致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与测评不一致,造成老师讲的虽然很精彩但没有提高学生的测评成绩,同样,测评与目标不一致,造成测评结果也将无法表明目标是否达到预期,“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的核心思想是从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建构了教学活动分析框架,实现了对目标、教学和一致性测评的审视,基于此高中课堂深度教学要注重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三者一致性,把具体的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类型结合起来描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种教学要素的特征,明确要求学生每一种知识类型在认知过程中要达到的层次。以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为例,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采用问答式和选择题进行测评;程序性知识采用基于两会热点的书面回答测评;元认识知识采用开放式的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测评,通过不同分类采用不同测评方式来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更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进阶教学,推进素养落地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学”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分析(图2),记忆和理解强调学生的知识的输入,应用和分析强调学生的知识的处理,而评价和创造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输出,低阶思维强调学生的知识传递,而高阶思维更强调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知识的输入到输出、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过程中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老师的额帮助引导。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深度教学一是要提升知识在认知过程的层次,促进学生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发展;二是要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学生潜能释放、学生内化过程、学生有效合作和学生质疑生成;三是在知识输入过程中更强调发挥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堂前提交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后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继续探究,把学到的知识回归到学习回归到实践。课前侧重自主学习、课中侧重引导的合作学习、课后侧重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进阶教学法,应该成为常态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释放学生的潜能达到对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学生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 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本文系广东省梅州市第十一届教育教学科研规划课题“基于活动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编号:MZ1102-WHX1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