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在昨天老师给大家提出了课文预习要求,你们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那我们先来一个检测看看效果?请看屏幕上方,根据关键信息猜测人物。
(快闪ppt呈现信息:他是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个性率直,军纪严明;有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平定了“七王之乱”;王维《观猎》主人公)
生:这是周亚夫。(出现第一条信息时学生开始抢答)
师:大家答案很统一,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角—周亚夫。我们看课文标题叫《周亚夫军细柳》,这里“军”怎么理解?
生:驻军。
师:“军”解释为驻军,细柳是地名,那文章讲了周亚夫驻军在细柳的什么事呢?这是我们一会要去探寻的。但在学习之前,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那就是“知人论世”。在课下注释和导学案上,大家对作者司马迁和他的作品《史记》应该有一定印象,现在我们再巩固一下,请看屏幕上方:对于古人识记,我们常记几点:一记他的名(司马迁),二记他的字(字长),三记他的号(无),四记他所处时代(西汉),五记人们给他的定位和评价(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迁、太史公),六记他的作品《史记》。下面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关于《史记》的简要介绍。
生:《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文学名著,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认识了作者,我们要去了解周亚夫为何会驻军在细柳,请大家看课件: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大家发现老师这段介绍刚好是课文第几段呢?
生:集中在第一段。
师:不错,课文第一段其实就是背景介绍,接下来,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生读课文第一段。
师:咱班同学非常优秀,朗读得很整齐,声音很洪亮,也没有读错音。那么后面两段是不是也那么顺畅呢?会不会有那么一两个字你在看到的时候觉得可能会读错或者写错?接下来,我将对大家的字音预习做一个检测,请看屏幕上方,接龙读出正确的音。
生接龙读:棘、 弩 、辔、 嗟、彀、车骑、 彀 、介胄、 诏、 曩。(生读,师点拨:“骑”这个字在古文中如果指一人一马一起时读“jì”;“被”在这里读“pī”,是个通假字,同“披”,解释为“披着”。)
讨论结束,生展示:
生1:我们组分享第一句,其中“大”解释为大举、大规模;“入”解释入侵,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匈奴大规模入侵汉朝边界。
生2:我们组来分享第二句,其中“直”解释为直接,“驰”解释为跑,这句话翻译为直接跑进去。(师点名“驰”解释为车马快速奔跑更合适)
生3:我们组来为大家分享第三句,其中“之”解释为到,这句话翻译为不久去到细柳营。
师补充:“之”常见意思有结构助词“的”,或者作代词,当之后面加上表方位表处所的词时,往往翻译为“去/到某地”。
生4:我们组来为大家分享第四句,其中“徐”解释为缓慢,这句话翻译为控制着车马缓慢前行。
生5:我们组来为大家分享第五句,其中“式”解释为扶轼,这句话翻译为文帝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师:最后一句有点难度,其中“式”既是通假字,同“轼”,为车前横木,在这里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扶轼。
师:通过大家的分享和导学案的展示,我们完成了关键词句的翻译,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表格完成最后的内容梳理,请大家看课件任务展示,以同桌为单位两两讨论,尝试用原文填空。填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学生讨论填充,师巡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请同学展示。
师:这个表格有点意思,我想请两位同学pk一下,老师来作引子。
师:文帝后六年,匈奴入边,派三军驻霸上、棘门、细柳,这天,皇帝亲自慰劳军队。当他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
生1:(直驰)入
师:但是,当他来到细柳营时,却----
生2:无军令(不得入)
师:他在霸上、棘门直驰入,但在细柳营却---
生2:不得(趋驰),只能(鞍辔徐行)
师:当他见到霸上、棘门的将领---
生1:将(以下骑)送迎。
师:但当他见到周亚夫时---
生2: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师补充解说:该处的“将以下骑送迎”这句话现在常见的解释是将领和他的下属都骑着马高接远送,但在此处,老师认为司马迁是为了想和后面周亚夫的不拜、只行军礼形成对比,所以大胆以这样的方式断句,理解为霸上、棘门将领以下马行跪拜礼的方式送迎文帝。
师:慰劳完毕,出了军营,文帝评价霸上、棘门军营--
生1: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师:但对细柳营,他却这样评价--
生2:此真将军也,可得而犯邪?
师:同学们,听完两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觉得这只是他们的PK吗?还有谁和谁?
生:还有霸上、棘门军营和细柳营,霸上、棘门将领和周亚夫。
师:谁得到了皇帝五星好评呢?
生:当然是周亚夫,
师:在这里,司马迁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写的他呀?
生:对比。
师:大家回答很统一,对比确实就是司马迁写人物最爱用的手法,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长之就这样评价过:“《史记》写人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此次pk,霸上、棘门军营惨败,形象全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生:为了突出细柳营。
师:怎样才能突出呢?
生:用霸上、棘门来衬托。
师:回答不错,鲜花还需绿叶衬,所以这两个军营在本文中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了衬托细柳营和周亚夫。因此,我们在这里得出了本文写作的两种手法:
板书:
手法:对比、衬托。
师:刚才表格结尾处,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他真在何处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讨论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征,按以下句式分享:
我读出了一个 ( )的周亚夫,文中( )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突出了这一特点。
此时展示课件助学内容,解说:如果分析有困难,可参考老师给出的提示,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
2、侧面衬托(环境烘托、对比衬托、他人评价)
3、细节描写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查,点拨。学生展示:
生1:我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的周亚夫,文中第二段通过两个军营的对比突出了他这一特点。
生2:我读出了一个不畏强权的周亚夫,文中第二段“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突出了这一特点。
师:你们觉得这一句还可以看出周亚夫什么形象?
生:刚正不阿、正直。
师:同一句话可以得出多个结论,所以大家要打开思维,不要局限一个答案。
生3:我读出了一个忠于职守的周亚夫,文中第二段“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这一特点。
生4:我读出了一个治军严明的周亚夫,文中第三段通过文帝的评价侧面衬托出了这一特点。
师:无论是形象还是手法,大家概括的非常全,我们读出了这样一个周亚夫。
板书:
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忠于职守
手法:对比、衬托、语言、动作
师: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已经掌握,那大家能不能再分析一下汉文帝呢?现在我们换一下方式,以同桌为单位1分钟讨论,用一个词准确说出你认为的文帝形象,我们一会接龙分享:
生1:大度
生2:宽容
生3:明辨是非
生4:勤于政事
生5:深明大义
师总结,板书:
汉文帝:深明大义、识才惜才。
师:同学们,前面的大半节课,我们都是通过课本去识人,接下来,我们将穿越时空,进入到公元前158年的文帝劳军现场,近距离了解故事人物。有请表演的同学上场:
附剧本:
第一幕
【背景:匈奴侵入边疆】 【1文帝出场】
1汉文帝(庄重):现匈奴侵入我方边疆,边线需增兵支援,现将刘礼任命为将军,驻扎于霸上;徐厉驻扎于棘门;周亚夫驻扎于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三军将士辛苦,今日我将前往慰劳他们。
第二幕
[行之霸上、棘门]【帅气举牌者举牌示意】
旁白[守门的士兵远远望见皇帝的车队便大开营门]
此处暂停,一组 同学大呼: 恭迎皇上 !!!!
[将军也下马恭敬地陪同,皇帝看后很是欣慰,但也隐隐有些担忧]
[出营门]
1文帝(眉头紧皱):虽然霸上、棘门的将士如此敬重我,但他们又怎能对付入侵的匈奴呢?
第三幕
【行至细柳营】【帅气举牌者举牌示意】
2先驱(傲慢):皇上将要驾到!你们怎不开营门?
3守营门的将官(面不改色,坚定):周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周将军的命令,不听皇上的命令”
[皇帝及其随行人员缓慢行至营门]
3守营门的将官(严峻):没有将军的命令不得入内!
4使臣(双手接过皇帝的符节,到将官面前):皇帝想要进去慰劳军队
5周亚夫传令:开营门
3守营门的将官(依然严峻):周将军规定了,军中不能骑马奔驰
旁白[皇帝一脸惊讶,但出于尊敬,仍下马控制住车马徐徐前行]
第四幕
[来到营中大帐]
5周亚夫:(手执兵器,作揖)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用军礼相待。
旁白[皇帝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并使人向周亚夫表示敬意]
4使者:(尊敬)皇帝特别敬重将军
第五幕
【出军营】
2、4群臣:(面色惊讶,小声议论)陛下他……应该不会怪罪的吧?(语气没底气)
1文帝:(摇摇头笑了笑)怎么会呢,这才是真将军啊!像之前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肯定会被偷袭继而俘虏。至于亚夫,难道可以被侵犯吗!
2、4群臣:(长舒一口气)陛下说的是。
旁白:【从此以后,“棘门霸上”就成了军纪松弛的典故;细柳营则成了赞称军营纪律严明的代名词。】
师:感谢几位同学带来的精彩表演。这次回宫以后啊,汉文帝感慨万千,当夜发了一条说说。
(展示内容:今日慰劳三军,喜忧参半: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亚夫,此乃真将军也!)
师:请同学们根据说说内容,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给文帝进行评论。老师也有幸加了汉文帝为好友,看到了几条评论,大家可先参考。(先展示:
芳姬:嗟乎,陛下乃真明君也!
周亚夫:此乃臣尽忠于陛下之职分也。但尽其责,不懈,人皆可以善其事。)
学生写作,老师巡查,点拨思考方向、语言使用。学生展示:
生1:恭喜陛下获得一良将!
生2:霸上将领:看到陛下所发,才知道周将军治军如此严明,向周将军学习。
生3:有周将军在,我们便安全了。
师:在《史记》中,这样的人物有很多很多,《鸿门宴》中忠心护主的樊哙;《屈原列传》中忠而被谤的屈原;《董仲舒传》中为官时一心为民,辞官后静心著书的董仲舒,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课后可自行阅读,感受《史记》的文学魅力。
师:本节课到现在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节课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呢?接下来,请大家按以下句式从语文学习和懂得的道理两方面进行接龙分享小结。
通过本次语文课学习,我收获了( )知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明白了( )道理。
生1:我在本次课上知道了“军”可以解释为驻军,也可以解释为军营。
生2:我在本节课明白了要做一个恪尽职守的人。
师:大家收获很多,老师也想用一句话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作文当摹司马迁,写人物,重对比
做人可学周亚夫,尽本职,守初心。
今天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配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