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修辞分析
【摘要】功能对等理论由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语法与文体形式,而是强调功能对等,重视读者反应。本文以巫宁坤先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译本为例,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其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修辞意义在译文中的再现,旨在肯定该理论运用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修辞分析
一、引言
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其最成功的代表作品。小说从第三人尼克的视角讲述了盖茨比与上流社会的黛西相遇,相爱,中途分离,因对黛西一腔热忱的执念而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以求抱得美人归,最后却未能如愿且不得善终的悲惨故事。该小说具有的时代特征以及其中体现的高深文学造诣都使它具有独特的译介价值,而在我国最最广为人知的中译本当属巫宁坤先生的译本。笔者以该译本为例,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该译本是如何与原文修辞意义实现功能对等的。
二、功能对等理论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是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建者。他第一次提出“动态对等理论”思想是在1964年,在1986年,他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一词。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准确传递原文中所包含的信息;第二,将原文中的风格在译文中体现;第三,翻译文本中的语言应当通顺流畅;第四,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言读者反应相似(Nida, 1993: 118)。
三、修辞手法
陈望道(1976)提到,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它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经对相关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强化英语文章艺术效果,使得其生动形象引人关注。因此优质的英语文章的译文同样应当如此,可促进译语读者在获取与原语读者一同感受前提下对英语文章翻译内容形成强烈的兴趣。
四、《了不起的盖茨比》修辞手法翻译分析
(一)反讽(Irony)上的功能对等
反讽,指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
例 1:Wilson was so sick that he looked guilty, unforgivably guilty—as if he had just got some poor girl with child.
威尔逊病得那么厉害,因此看上去好像犯了罪,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仿佛他刚刚把一个可怜的姑娘的肚子搞大了。(巫宁坤译)
评析:在原文语境中,威尔逊发现太太出轨了,因此生了病,但是却描述他憔悴的就像是自己出轨了似的,讽刺意味十足,巫先生保留该修辞,译为“肚子搞大了”,形象生动,使译文读者也能感受到威尔逊的可怜可悲。这种处理方法十分贴切地符合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读者反应论,即译文读者阅读译文的感受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的感受相一致。
(二)矛盾(Paradox)上的功能对等
矛盾修辞是将相互矛盾的概念和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便相互映衬,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意味深长的哲理。
例 2: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巫宁坤译)
评析:本句是尼克的自白,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看似矛盾,实则有其道理,尼克既参与故事中,经历了这些情节,所以他有着真情实感的体会,但同时他也置身事外,他并不是盖茨比或黛西,亦或是他们之间感情纠葛的主角,因而他尤为适合做故事的叙述者。巫宁坤很好地将原文矛盾修辞还原出来,使译文读者同样可以感受这种矛盾修辞的暗含意味,回味无穷。
(三)双关(Pun)上的功能对等
双关,是一个词语或句子兼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字面意思,一种是言外之意。这种一箭双雕的词句,字面意思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陈定安,2004: 47)。
例 3: 原文:So I walked away and left him standing there in the moonlight—watching
over nothing.
译文:于是我走开了,留下他站在月光里——空守着。(巫宁坤译)
评析:“watching over nothing”一语双关,它的字面意思是指盖茨比确实看不见黛西,他也看不到黛西和汤姆在他所苦望着的房子里说会儿话就已经和解,而它的言外之意是盖茨比的这种守护是无用的,黛西不会知道且即使知道也并不会感动,并不会领情,更不会感恩,这里的双关使用的恰到好处,将盖茨比的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巫宁坤先生将其译为“空守”,汉语里的“空”其实本身含义就有很多,且有万般皆“空”这样的悲凉意味,故这样巧妙的译法可以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产生共鸣,体会到盖茨比的满腔热忱以及可悲可叹。
五、结语
在表达意思和功能方面,修辞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并不一定需要完全复制原有的形式,传达原有修辞意义和再创造原修辞功能更为重要。通过本文修辞分析可以得出,巫宁坤先生的译本把握了原文的修辞意义,并以自身方式用最恰当的自然对等成功地将原作的修辞意义再现给译文读者,巫先生的译文多采用直译,用词简洁凝练,朴实自然,体现了原文文笔清新优美的风格。可见,修辞意义在译文中是可以得到再现的,并且“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陈定安. 英汉修辞与翻译[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3]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6.
[4]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M]. 巫宁坤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刘芹秀(1997~),女,江西大余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级专业型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