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究
【摘要】广东在近代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挖掘广东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落实立德树人,通过教师、课堂、机制、平台等路径将广东红色文化切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情怀、提升道德品质、升华价值追求,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的人文内涵建设,培育祖国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广东红色文化;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路径
高校是国家青年人才的培养高地,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历史重任,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因素,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指引性的培育作用。广东的红色文化是近代100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南粤大地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象征,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突出表现,是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痕迹。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增加思政课教学的故事性与厚重感,也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生动、鲜活的案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学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塑造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养分。
一、广东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
近代史百年以来,广东作为沿海地区,历经磨难,见证了中国由积贫积弱向站起来再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路程。俄国十月革命为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的救国思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回顾百年征程,广东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文化印记,不仅拥有丰富的故居、遗址,还在敢为人先的广东传统精神基础上形成了广东革命英雄精神,资源丰富的广东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
(一)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
高校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引导学生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带来正向引导,为祖国发展培养理想坚定、目标远大、勇于拼搏、敢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广东在近代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众多革命英雄,也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东传播革命火种、从事革命实践。这些英雄人物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树立了远大目标。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目标和理想信念。
(二)为学生夯实爱国情怀厚实历史基础
我们从小接受爱国教育,有国才有家。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情怀在这个时代愈加宝贵,我们面对更多的挑战与风险,更要坚持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广东红色文化是历史留给广东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位位革命先行者、一场场革命战斗、一次次革命实践在广东留下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印记。广东4300多处革命遗址是广东红色文化的基因库,是夯实高校学生爱国情况的深厚历史基础,让学生在红色景区、革命旧址等深刻体会共产党人的初心,通过真实场景的思政实践教学让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生的思想中更加具象,让学生更能理解国与家,更爱我们的祖国。
(三)为学生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深化文化内涵
高校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学生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祖国发展。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历史传承。不仅是提升个人小德,更要提高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大德,将国家、人民放在心中。大学期间是学生培养个人道德素质与心怀天下品质的关键时期,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中,能够深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文化内涵,厚植家国情怀。百年之前,是心系国家的青年付出生命;走过百年,是新一代青年前仆后继,继续建设美丽祖国。以广东红色年文化为高校学生提高道德品质打好底色,深化文化内涵,让学生成为拥有更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建设者。
(四)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追求提供示范榜样
多元文化时代,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他们的价值追求也在发生变化。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追求,但要将国、将民族放在心中。百年前的流血牺牲正是看到国将不国才会奋起反抗,四十年前为了更好发展,选择改革开放,广东奋斗进取的精神一直没变,广东涌现出一批革命先烈。广东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高恬波、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一门双烈的刘尔崧与刘琴西、南海英烈罗登贤、立志做新中国黎明的打更匠的陆更夫等等。他们为了生民立命,为了革命理想、为了自己的信仰用生命为后人做出榜样。现在的高校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以革命先烈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追求的目标与示范,为学生在新时代为祖国建设、民族发展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二、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路径的依据
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既有逻辑必要,也是现实需求。广东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广府地区的广州三元里抗英遗址、邓世昌纪念馆、中山纪念堂、大元帅府、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讲习所、黄埔军校;深圳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庚子首义馆;佛山的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三潭革命事迹展览馆等等。客家地区梅州大埔县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粤闽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韶关南雄的油山革命纪念碑、南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水口战役纪念馆等。潮汕地区的汕头有大南山革命遗址、汕尾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宫红场遗址、澎湃故居,潮州有茂芝会议纪念馆等等。同时,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也能够更好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学生亲近、了解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厚重感。
广东印发了《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启动了“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构建了“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周边环境整治—红色旅游景区”的全流程建设模式,集中资金开发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做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广东高校而言,红色文化的开发是融入思政实践教学的保障。《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为红色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确保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法可依,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法律保障。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广东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水平,也能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水平。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积极融入红色文化内容,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的基本要求。
三、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广东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育人有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感受红色文化、体会革命精神的主要方式。广东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程度比较低。近三年,由于疫情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思政实践教学的频率降低了,甚至没有办法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缺少了外出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理解停留在书本上。加之现在以网课形式授课,实践教学“名存实亡”,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课程中的参与度几乎为零,影响了思政实践教学效果。其次,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一直以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以观看影视剧的方式完成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方法枯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再次,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简单。思政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本应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或者是实践落实不到位,或者是资金预算不足,管理难度大,现在受疫情影响,实践教学基本无法开展。最后,教师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思政实践教学需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在当前环境下,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如何将实践教学搬到线上等等都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信息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等都提出新的要求与标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育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思政实践教学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切实满足时代发展对思政教学的需求。
四、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的路径
广东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找准融入路径,将广东红色文化恰当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个路径进行探索。
(一)努力建设四个课堂
课堂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路径。实践教学是课堂实践、社会实践的相融合的实践,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要努力建设四个课堂,完成有效融合。第一课堂是基础,是思政实践教学的理论教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思政的课堂。在第一课堂上可以将广东红色文化向学生做介绍,让学生了解广东境内的红色资源,学习广东的革命精神。如为学生讲述在白色恐怖面前不退缩的省委书记李源、丹心耀天山的林基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革命先贤事迹,为广东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打好基础。第二课堂是实践,让学生去体验。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志愿活动等践行广东红色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的引导付诸实践。翻转课堂是自省。学生通过在主题报告、分组讨论的翻转课堂上将自己对广东红色文化的理解、实践中的认识讲述出来,进一步加深理解,自我反省,见贤思齐。成就课堂是升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要有成就为学生打底,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通过成果展示、表彰等方法,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的成效切实展示在学生眼前,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通过建设四个课堂,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也表达更多,真正实现思政的育人作用。
(二)积极打造两个平台
在建设思政实践教学的四个课堂基础上,积极打造育人资源支撑平台、特色主题活动平台,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落地、落实。课堂是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的教学前沿,平台则是实现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的强力保障。学校首先要积极打造育人资源支撑平台,主动联系政府、文物部门等联合编写广东红色文化的相关书籍、读本、绘本。组织学校教师编撰《广东红色人物传记》等,以人物为线索向学生介绍广东的红色文化。学校牵头与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管理部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开辟红色馆藏,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主义教育。其次要打造特色主题活动平台。以学校为依托,在重大节日、日常时间以党组织、团支部为脉络,积极开展红色主题、革命教育活动,动员全校师生以班级、团部为单位参与活动。通过观影、唱红歌、排红剧等方式打造、完善学校红色主题活动平台。通过打造两个平台,将广东的红色文化进一步系统整理,深入校园,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三)营造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不可小觑。学校一是整体统筹,对学校红色文化进行统一设计,将标语、人物、历史等融入校园。将林伟民、蔡廷锴、蒋光鼐、薛岳、司徒美堂、叶挺、澎湃、张太累等革命先辈的画像与事迹放置在校园内的宣传墙面。可以设计独立的广东红色文化校园陈列馆,并提供书籍等资料,让学生能够静心参观、学习。二是由学校牵头、学生具体实施,在学校的宣传栏定期更换广东地区红色事迹、革命事迹,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播放红色歌曲、红色广播剧等。通过线上会议报告的方式,邀请省党校的专家为学生作报告。同时积极利用短视频、微博等网络平台,将红色文化放在线上,应用与思政实践教学中,扩充思政小课堂实践教学范围,浸润学生心灵,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
(四)制作红色课程资源
网络时代的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协助,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同样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会讲理论,还要会做资源,将更多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本土红色文化带来的精神引领。信息化教学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以开发《广东红色文化—人物系列》微课、合作制作广东红色文化音频读物、联系文化公司协商或购买红色文化广播剧、剪辑制作影视作品做教学短视频等等。现在学生生活、学习离不开手机、网络,思政实践教学要抓住这个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思政课程资源,以在线播放、扫一扫等方式让学生观看广东红色文化的视频、图片、文字、3D等,利用课程资源贯穿思政实践教学全过程与思政育人全过程。
五、结语
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政课程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是的重要路径,将广东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中是学校新时期思政教学的积极探索。思政教学是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是立足生活、立足实际的教学工作。将广东文化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内涵与素质素养,将知与行、学与做做到有效融合,唤醒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培养新时代国家需要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倩.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J].今传媒,2022,30(09):130-133.
[2]李文静,袁博.探析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合理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4):51-55.
[3]庄梅兰,李丽娟.福建红色文化融入在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08):80-85.
[4]徐永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7):95-97.
[5]任永辉.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8):44-45.
[6]周丽,张帆.广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3):173-175+17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研究》(课题编号2021JKDY074)。
【作者简介】
陶泱霖(1981~)女,汉,湖南浏阳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谢捷(1997~)女,江西赣州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