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明日
湛江机电学校,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中职美术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美学素养提高的主要途径。中职美术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新时期美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要求,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具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美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含义,阐述当前中职美术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提出几点中职美术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课程思政;内涵;发展策略

中职美术教学如何从整体对学生展开德育工作,是新时代中职院校为实现以美育人教学目标而深入研究的课题,美术教育作为中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加强美学素养的同时,更要通过美术学科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的思想,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此,需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合,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美术教学是以美术教学内容为基础,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统一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但二者并非单纯地相加,而是辩证的统一,相互促进。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重点突出他们的学习地位[1]。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课程思政是把思政理论融合在不同的学科教育中,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结合,实现协同教学的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念,平衡知识技能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关系。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加强美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美术教学意识到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性,但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简单地将其认为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政治思想、基本纲领等,片面的认为,这些内容应属于思政教育。其次,有些老师在美术课程中很难寻找合适的思政元素切入点,造成思政教学内容灌输得较为刻板,甚至不能做出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第三,部分老师为完成美术课程中的思政目标,甚至把专业课程转变为思政课程,使得原来的课程不能按时完成。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对于美术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环节未做好统一安排,从而造成了部分老师重复课程教学,对课程思政元素也并未加以挖掘和划分,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厌学倾向的心态,从而影响了课程思政融入美术课程的成效。

三、中职美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中职美术课堂上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就要求教师具备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比如在学习福建土楼民居建筑内容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土楼建筑有更多的认识,学习土楼建设材料、建筑方法以及防潮、防兽、通风采光等特点。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挖掘教材背后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大家不断创新,深入研究[2]。与此同时,进行我国自然风景的美术赏析时,学生很难融入其中,难以达到情感的共鸣。老师可使用多种方式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用美术技巧,描绘祖国的壮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挖掘教材思政内容,培养和善品质

善良是人的良好品格,而这一品格来源于对艺术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人们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活动中,把他人的情感当成自己的情感去感受,增强情感共鸣,逐步形成温良的品质,进而塑造个体的善良品格。例如,艺术家梵高的名作《阿尔的吊桥》,画家利用了橘色、橙红和蓝色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完成了景物的塑造,并通过作品表现出了作家对世界报以炽热的感情,同时又突出了作家对世界的特殊感受。也有许多艺术家通过描绘风景,表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通过写实,展现社会世间百态。一定程度上说,画家通过作品表达内心所想,融入想要解除人间疾苦、获得精神愉悦的人道主义行为,从而激起欣赏者的同情心,促进其向善[3]。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美学熏陶的同时,通过理解画家的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分辨善恶丑陋,让学生明白应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与好坏的能力,实现对学生和善品质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塑造敬业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敬业品质,塑造学生的敬业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助力。比如,在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赵州桥时,教师可通过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赵州桥的整体构造,由学生分享自己对赵州桥有哪些了解?分析赵州桥一千多年屹立不倒的原因。由教师阐述赵州桥的建造背景以及历史意义。带领学生分析,著名教师李春在设计赵州桥时,从材质选择、应用以及建造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加强教学内容,与中专职业设置,以及职教特色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先人的工匠态度,实干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敬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人文建筑本身并不具备感情,但由于欣赏之人带有感情,而赋予了其内涵。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艺术风格特点的同时了解背后蕴含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渗透到中职美术课程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拓展,在美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措施,使美术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良好的融合,加强思政教育与美学教育的互通性,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定不移、志存高远的精神,提升思政教育本质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夜珠.“课程思政”在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126-127.

[2]肖宝军,张群,王晓阳.课程思政视域下美术教学的改革向度——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20(22):209-210.

[3]覃振华.思政元素融入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0(3):83-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