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摘要】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推广向世界,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大学英语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传播,提高中华文化话语权。发扬中国的民族精神,打破西方的文化壁垒,让世界各国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国。为此,我们应结合当前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怎样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去。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使得英语教育具有多种性质,是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在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把中华优秀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对于培养英语实践应用、跨文化交流、品德素质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结合起来,一是要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比较中,体会到中华文化韵味,增强学生对于中华的归属感和认同,进而增强自己的民族意识和自信心。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和实践,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并以此来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巩固中国国际地位,使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与活力得以维持。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多元化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出去,把中华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之在全球范围内扎根、焕发生机。因此,英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故事,热爱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故事说得更好,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三)培养通专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各个领域都迫切地需要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的综合性人才。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确保学生拥有广泛的见识。所以,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英语教育结合起来,是许多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大学英语教科书的发行时间比较长,教材的内容比较老,与现实生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还不够密切。教材的教学大纲只局限在学科领域,没有真正地反映出课程思政要素[1]。其次,英语老师长期依赖于教材,老师讲课方式相对陈旧,缺乏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老师们的观念中,文化教育与专业课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难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外,由于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未能建立起较好文化教育环境,缺乏深入的调研。第四,大学生长期坚持“以工作为目的”的“功利”式的学习思维,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英语对一些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习中的一种工具性质,许多学生学习英语更多地是为了应付各种英语水平测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提升文化素养,强化思政能力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要树立高尚教育理念,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立德树人这个重要的任务放在第一位。老师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和研究相关图书、电影,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教师做到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会对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起到促进作用。老师要自觉承担“认识中华文化,培育传统文化”重要职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倾听同学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和内心想法,在一次次地摸索和教育中,推动教育工作发展。
(二)开设网络第二课堂,构建立体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日益增多,它促进了智能教室的建设,加快了网络教学的推广[2]。近年来,由于受疫情的冲击,许多高校利用网上授课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网上英语课堂建设,有利于中华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微课能让学生有效利用松散的时间学习应用,从不同角度将传统优秀文化与英语结合在一起。此外,在网络中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已建立了网上资源数据库,老师要鼓励大学生充分运用网上的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并要引导大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使二者有机结合。比如,老师们可以把《论语》的英译本和英语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使两者相互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领域中了解到《论语》所包含的中华文化精神,丰富课堂体验;另一方面,通过《论语》的英译本,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积极应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教学法
由于中西方的地域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使得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也有很大的差别。通过运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同时,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华优秀文化[3]。比如,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经典诗歌入手,让学生获得中西文化交融的体验。老师在教授古典诗歌《水调歌头》时,要让同学们用汉语、英语来表现古代诗歌的意境,让他们体会到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的句型。另外,老师们还可以根据中西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英语教育相互结合。
(四)根据学生兴趣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人兴趣,把中华优秀文化和英语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英语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4]。融合教学能够提高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素养。比如,许多同学都想知道某些发明的原理、结构等,可以把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传统知识结合到英语教学中去。透过探究每个发明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与时代背景,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科学知识,了解中华文化发展,更能增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并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把外语与文化相融合,提升英语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入手。高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仍然是主要的角色,而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又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英语老师既要有深厚的语文基础,又要有很强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素质,英语老师一方面要吸收中华优秀的传统知识,并将其融入到英语的教学之中。同时,英语教师也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科学合理地融入英语课程中[5]。英语老师要主动利用中华文化来巩固文化根基,提高教学能力,不仅要利用中文材料,还要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把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传承下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要强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育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母语文化的优势,不断地提升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推动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传授中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优秀部分。中华文化典籍应当成为高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里,在课程学习之外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把中华优秀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符合当下人才发展需求,对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逐渐走向国际中心,中西两种不同的语言交流不断加深,加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若.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1):183-185.
[2]鞠朝希.大学英语教育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1):188-190.
[3]张洪霞.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思考[J].英语广场,2022(32):49-52.
[4]吴均霞.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2(44):47-49.
[5]郑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