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推动学生思维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相关的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教育;示范指导;践行;意义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够从多个维度来促进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相关的教师应展开关于有效的德育工作的思考研究以及践行,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以实际的德育教学为基础来为学生带来指导与示范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相关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实际的德育教学为基础来为学生带来指导与示范在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地展开关于有效的德育教学的思考以及探究,为学生带来充分的指导以及引导,引导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效实际的德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相关的德育课堂教学首先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积极性,教师开展充分的演示与指导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内涵,去建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维,进而获得有意义的发展。其次,有效的实际德育课堂教学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导向作用,尤其是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会使学生逐渐建立行为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受到熏陶,将这种行为意识进行落实以及践行,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从这个角度出发,相关的德育教师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更应认识到课堂教学发挥出来的积极意义,立足于学生发展水平实际来为学生带来更具一定指导意义的示范,促使学生展开关于具体的行为习惯的思考以及模仿,养成相应的习惯意识。在具体的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入手,运用鲜明而突出的个性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丝不苟且认真的习惯等等,其次,教师可以以身作则,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身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学生,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如,在外貌衣着方面,教师要做到干净整洁且大方,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在表达与相处方面,教师要做到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进而引导学生在与别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如,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教师要保持正确教育孩子思想观念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之上,进而为学生带来示范,培养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相关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在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的重要价值,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实际以及行为习惯实际来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创设与运用,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验感,在无形中获得相应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体实践活动的参与也是使学生获得行为习惯的关键,有效的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活跃度,他们会被丰富的实践活动所吸引,进而主动积极地展开关于相关的行为习惯的践行,进而在久而久之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惯性,获得习惯意识;其次,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感,教师或是家长在学生进步后的鼓励以及表扬会使学生感受到习惯养成的价值,继而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去践行相应的行为习惯,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
在具体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联合家长,充分地发挥出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自己整理书包及书桌上的用具”的活动,引动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践行,让家长全程参与监督并进行每天的记录,在此次活动中,连续完成活动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一些奖励(小红旗或是小星星等等),让学生树立更大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引导学生感知我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真正意义,这个习惯的养成是为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够依赖别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获得有意义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德育教育在推动学生获得一定的行为习惯方面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思想意识层面的进步,相关的教师应不断运用有效的方式来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以推动学生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成长。教师应以实际的德育教学为基础来为学生带来指导与示范,引导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导向作用,逐渐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教师也应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开关于相关行为习惯的践行,进而在久而久之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惯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汪蕾.“知情意行”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德育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2(28):4-5.
[2]史红涛.浅谈小学德育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J].读写算,2018(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