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社区智能休闲体育制约因素探析与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社区休闲体育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因而提出了构建“智慧家园”,而其中“智能体育”也是构建“智慧家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再次着重提出的《体育强国建设刚要》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规划内容,探索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社区智能休闲体育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完善数字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增加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人数,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本课题将以休闲制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从人们参与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活动的休闲制约入手,研究制约人们参与社区智能休闲体育的制约因素,找出问题,并建构社区智能休闲体育制约模型,提出“智能休闲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为成功发展“智能休闲体育”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数据,从而提升城市魅力及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最终构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高水平全民健身数字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休闲制约;社区智能化;数字化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区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区向全方位发展。从客观角度来说,要求社区发挥更多的社会整合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水平,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改善社区的状况,其中重要的一环是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蓬勃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此之后,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最佳组织形态,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对社区体育的认识逐渐加深,对社区体育的需求逐步增长。当单位难以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时,人们会在社区寻找满足体育需求的契机。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比较灵活多变,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练习方法简单便捷,社区体育的这些优点吸引着广大的社区成员。因此,研究社区智能休闲体育制约因素与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制约理论的内涵与演变
休闲制约理论其缘起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对休闲制约的理论探讨变得更明确和深入,Shaw,Bonen和McCabe的研究发现,受更多制约因素影响的人往往比受较少制约因素影响的人更频繁地参加休闲活动。Crawford和Godbey的研究被认为是该时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他们认为制约不仅影响参与和不参与,还影响偏好,并扩大了可能影响休闲行为的制约因素范围,将休闲制约归纳为结构性制约、个人制约、人际制约,并被学者们广泛认同与使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是休闲制约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在Crawford和Godbey,Scott等人前期提出的休闲制约的等级/协商模型基础上,学者们做了大量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内在协商机制及协商策略,极大地拓展了休闲制约协商模型的有效性和代表性。休闲制约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关注单一制约因素的较多,大多数文献通过问卷设计研究不同制约因素类型的相互作用及对休闲行为的影响。
休闲制约是休闲学领域的独特分支,国内涉及休闲制约协商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相关概念的介绍上,实证研究对象以户外体育运动者居多,主要探究限制 (制约) 或变通 (协商) 策略的类型, 分析休闲制约、休闲制约协商与休闲动机之间的关系。
二、休闲制约视角下的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发展现状
(一)智慧体育人才有待完善
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建设的中坚力量就是体育信息人才。体育指导员、体育信息人员、运动专家、运动员、运动康复师等都包括在智慧体育人才当中。一般性体育院校学生很少进行学习信息化课程,学习的大都是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在体育领域中,很少会出现信息专家。目前从事智慧体育平台建设的人员并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们无法制订让人信服和容易实践的健身方案,平台建设与健身指导可能会发生一些错位的现象。所以,要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且是集网络技术和体育健身知识于一体的人才。
(二)智慧社区体育信息资源有待完善
目前,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建设中,向社区居民提供的信息基本上局限于政府信息公开、体育政策性文件、体育产业、竞技体育等静态信息,音频与视频信息不多。此外,还缺少群众体育的内容,一般是报道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很少有信息会涉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健身需求的健身指导、场馆设施、体质检测等方面。与此同时,多数社区只是简单地在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源,广大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对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也没有深层次开发,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体育信息服务的质量降低了。
(三)智慧社区体育管理与运营有待提高
使社区体育资源一体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智慧 社区体育管理与运营。研究发现,多数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体育信息服务供给模式,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尚且不健全,社区居民真正的体育需求容易被忽略,社区体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导致闲置场馆很多,甚至有很多荒废场馆,但群众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进行锻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的智慧体育仍然要解决很多在管理与运营方面的问题。
(四)智慧社区体育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社区场馆利用率和社会化程度都很低,场馆使 用资源分配不均。目前的大背景是全民健身,群众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各种运动类智慧服务平台也随之出现,不仅使社区居民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健身服务,也促进了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持续发展,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发展路径
(一)树立生态理念
在推进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社区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因为社区健身中心是仿生态组织,其发展中同样具有生态环境系统。推进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的发展,生态发展理念要树立起来,政府、市场、社区与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社区之间的互动要保持下去,并且使其平衡发展。
首先,针对智慧社区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政府部门要树立生态发展观,在推进其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立足未来,不仅要积极创造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成立的条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关注民生需求的优越性,还要注重营造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生态环境,维持其生态系统平衡。
其次,智慧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管理者也要树立生态发展观,创造有利于社区健身中心生存的环境,维持其生态环境平衡,对环境的变化要积极主动地应对,使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的生态生存能力得以提高,进行企业化治理,对内部治理也加强,同时要注意采取双重手段,也就是行政与市场,保持与政府和社区的良性互动关系,体育服务要便捷、低廉、多样,使得居民产生兴趣,并且愿意成为志愿者,为后续的发展积蓄持续资源。
最后,居民也要树立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生态发展观,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使广大居民明白,他们也是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生态链中的重要环节,居民不仅要享受体育服务,更重要的是将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对其发展进行主动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使智慧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生态链维持稳定。
(二)完善服务管理体系
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要提高健身服务质量应该永不停滞。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对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进行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地管理,有利于提高全体员工服务意识,趋于人性化的管理,能使其更富有创造力。
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只有有服务体系成熟、管理理念科学、管理人员专业,才能屹立不倒。因此,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应明确服务与管理各个过程和要求,使得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流程鞥更加优化,对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内部的管理要加强,使得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同时,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将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投诉管理系统健全地建立起来,使得所有事情都可以有据可查、有章可依。
(三)应充分运用智能化系统和设备
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应将“智慧”的内容体现出来,对社区内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进行充分运用,通过分析智能系统的数据和智能健身设备的互联互通使社区居民健身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增强。加快推动建立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大数据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包括设施利用率、体育锻炼人数、运动健身效果评价等内容,为各级政府加强监管、开展工作、进行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四)引进专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交流
社区智能休闲体育数字化服务的建设应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加强,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相应的人才实施机制建立起来,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通过联合办公室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与相关体育组织或体育协会积极开展合作和专业、系统的体育活动。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李昭.休闲制约与旅游休闲制约研究述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06).51-53.
[2]林泓,林岚,施林颖,朱志强..国外休闲制约协商研究进展与评析.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5):648-66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
[4]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变通策略的探索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 (7) :8-16, 42.[Qiu Y J.2011.Research on the negoti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China Sports Science,2011,31 (7) :8-16, 42.]
[5]施林颖, 林岚, 邱妍, 等.国外休闲制约研究的特征与展望:基于《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Leisure Sciences》《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期刊[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9(3) :35-44, 95.
[6]朱志强,林岚,施林颖,万萍萍.城市居民体育健身休闲制约与休闲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福州市的实证分析.2017.
[7]刘军林.成渝地区准老年人社区休闲动机与意愿.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6(38):3062-3064.
[8]陈灿,刘芸.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0(27):129-131.
[9]陈灿,刘芸.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体育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运动精品,2019,9(38):64-65.
[10]Jackson, E. L. and Ruck, V. C. Negotiation of Leisure Constraints by Junior-High and High-School Stud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5,27(1), 85-105.
[11]Boothby, J., Tungatt, M. F.,& Townsend, A. R.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81,13, 1-14.
【作者简介】
丛睿(1988-),女,黑龙江海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产业,体育旅游。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江西省体育局体育科研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22024);
2022年抚州市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2SK53);
2022年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22JDJ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