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是学生、教师学习工作发展的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创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丰富的网络数学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开放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从多方面获得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充分发展当代学生的个性,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作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部署,体现了数字化引领未来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是学生、教师学习工作发展的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创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突破校园、教室与课堂的边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开放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从多方面获得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以充分尊重。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让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师面临的时代课题。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几年疫情的网络教学大大的培养提升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们都能较为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处理文字信息、录制剪接音频、下载网络资源、课件制作等,在各个网络平台实施教育教学。但普遍感觉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尤其对自我管理能力差、数学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从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来看,主要是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分析,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渗透演变的形成过程,将数学课堂教学演变成为“屏幕知识”的演示课堂。又加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课堂容量较大、呈现速度较快、对于思维能力薄弱的中职学生是难以跟上教师课堂教学节奏完成课堂知识学习的。再加之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了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物演示、板书演示、板书示范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练习、体验、强化,导致课堂上感觉学生好像都掌握了,一旦让学生独自完成作业效果不佳,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面对的学生是00后大数据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网络化语言、网络化思维、使用网络、从网络获取信息量的能力并不比我们教师差,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水平也并不比我们教师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甚至比教师更有优势。但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由于诸多因素、数学基础差、自控能力弱,对学习无兴趣,但玩游戏、刷抖音、看视频等的热情较高。我们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融合,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让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高效,让中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四基、四能、三会、六素养”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有效落地,是我们中职教师当下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而“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学习受到具体情境特征的影响,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也不同。”[1]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中职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圆锥曲线》这一章是职教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本章主要是从代数方程的角度去探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能力,对于这些能力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本章的学习难度很大。为了激发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我做了以下的设计:提前一周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圆锥曲线的由来,古今中外的建筑、自己生活周边、专业等中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片或视频,并发布在超星学习通班级课前学习平台上,并由各个小组组长收集汇总制作出本小组的PPT。老师在后台结合学生们收集的大量关于圆锥曲线的素材,分类整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展示各组的图片、动画、视频资料,给学生介绍圆锥曲线的知识在天体运动中,光学、力学、军事航海、建筑设计、机械加工和大地测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创设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锥曲线的发现给我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科技技术、生产应用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机械专业学生在他们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并借助网络视频给学生介绍圆锥曲线是经过历代数学家们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圆锥曲线几何性质的完整体系,并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演示圆锥曲线是怎样利用平面与圆锥截出来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圆锥曲线的由来。并把数学家在探究真理道路上不懈求索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对本章学习的欲望。
(二)应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对中职学生来说就具有较大的难度,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直观、生动、高效地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圆锥曲线这一章主要研究学习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定义及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尤其是用动点的轨迹来定义双曲线,老师用拉链来实物演示相对于椭圆是很难操作的,如果我们借助几何画板、Ggb软件来演示满足什么样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才能形成双曲线,学生观察动画生动、直观形象的演示,类比椭圆定义,是很容易抓住动点受限的条件得出双曲线的几何定义,进一步加深了对椭圆和双曲线几何定义的理解。再比如在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时,学生对离心率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很困难的,可以通过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离心率的概念,体会两个参数a、c是如何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的,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在教育数字化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方式,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在线开放课程及教学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前的问题诊测发布在班级学习平台上,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其次把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比如:如何求三种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三种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分别做成微课放到班级学习平台上,给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每一个课题我们都建立了课后练习资源库,数学文化和数学故事库,帮助学生提供在线网络资源如洋葱数学等,延伸学习任务和空间,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对象,作为中职数学教师的我们唯有建立数据思维促进教学变革,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角色意识,加强新生代的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借助大数据平台,创新教学理念,重建课程体系,转变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能提升我们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好的驾驭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中职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 (2).
[2]罗晓刚.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07).
[3]王庆玲.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