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瑶族特色文化、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在校本课程教材中的开发与研究

人生与伴侣·教育版
广西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瑶族特色文化、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是广西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民族文化所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对瑶族金锣舞的引进,以及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在历经几届学生、数年的深挖和教学之后,本文对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效,形成的课程体系做一些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国家级非遗;校本课程;瑶族金锣舞

一、极具地方特色的瑶族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国家“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部于2017年9月下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新措施,

(二)学生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现状

在过去西方霸权盛行的国际局势下,我们的年轻一代存在着普遍的“崇洋媚外”的心理,排斥中华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更是嗤之以鼻,尤其在短视频时代横行的今天,学生浮躁浅薄的风气横行无忌。如何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重拾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辈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地方特色瑶族文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民族自信心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瑶族特色文化、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不仅以舞蹈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学生体质,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中起到可以调节身心的良好作用。另外深入学习瑶族文化、了解地方特色,身体力行的去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学生提高审美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特色进行开发实践的课程,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是自治区级星级特色普通高中,以艺体特长为教学优势,在校的老师中有大量的艺体人才。在课程开发方面,做到教师直接参与,深度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经验,直接编创课程教材,让传承民族文化不再是口头说说,切实落在教学的每一环节。在引导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我校瑶族特色文化、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瑶族金锣舞的发展过程及田东县其他学校的传承与实践经验

1.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的诞生

瑶族金锣舞的发源地是在田东县作登乡梅林村内的大石山区,布努瑶分支的瑶族民众在此生活了一千多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金锣舞。1985年起,金锣舞非遗传承人阮桂陆带着金锣舞走出了大山,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梅林村当地组建了瑶族金锣舞艺术团,开始了瑶族金锣舞系统的研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完善,终于在2014年入选了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是当年广西唯一入选名录的传统舞蹈类项目。

2.田东县作登乡梅林小学首次将瑶族金锣舞引进课堂

从2016年开始,县文化馆和教育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师的帮扶支持下,梅林村小学首次将瑶族金锣舞引进课堂,并举行了人人跳金锣班级金锣舞比赛,将瑶族金锣舞推广到全校,还组织了小金锣艺术团多次参加区,县,市,镇的演出。梅林村小学更是于2018年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称号

3.田东县第二小学传承与实践

2020年10月,田东县相关部门首次组织了瑶族金锣舞师资培训班,田东县第二小学音乐教师雷素洁在校内高年级学生中推广了瑶族金锣舞传统套路的教学,并于2021年举行了非遗进校园的展演和讲座。

4.田东县相关部门不定期举行瑶族金锣舞师资培训班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非遗进校园的全面推广,田东县文旅局、教育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部门曾在2020年、2022年组织全县各级学校音乐舞蹈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期间会邀请非遗传承人阮桂陆进行现场授课,非遗保护单位县文化馆进行组织汇报演出。培训结束后教育局也会不定期举行全县的金锣舞展演,促进全县瑶族金锣舞的技艺传承。

(二)我校瑶族特色文化、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过程

1.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开端

2015年,在原我校舞蹈教师、现田东县文化馆副馆长阮仁明与我校高级音乐教师李站老师的携手创作下,以我校2013级舞蹈生为主体、展现古瑶族人民丰收喜悦为主题编创的原创剧目《噜嗓》经过长达半年的打磨,在2015年的全区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广泛的好评,这个剧目更是被广西民族大学进行再度创作和改编,获得了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2.以我校2019级舞蹈生为主体成立的实验高中舞蹈团对瑶族金锣舞的传承学习

2020年我校组建了金锣舞艺术团,我校罗铭、张凤芸等舞蹈教师以2019级舞蹈生为主体,进行每周两到三次的常规训练,先后进行了金锣舞套路的教学和原创剧目《噜嗓》的排练。舞蹈团带着剧目《噜嗓》在2021年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第二届美食节以及2021年田东县“6.26”禁毒晚会文艺晚会中进行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3.2021级舞蹈生与2022级舞蹈生为主体形成的常规训练

(1)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版的韵律操的创编

为了瑶族金锣舞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推广,不再局限于金锣器材和专业性的要求,我校舞蹈教师韦青蕾、李田田、黄颂瑾、张凤芸根据李战老师创编的瑶族歌曲古韵新歌,结合金锣舞的主体动作设计创编了金锣舞韵律操,动作简洁富有韵律,原汁原味的保留了瑶族金锣舞的风格特点,又降低了难度,使得韵律操可以更好的在大众中传播。

(2)2021级学生与2022级学生的传承

2022年,我校2021级舞蹈生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接受了包括金锣舞传统套路、原创剧目《噜嗓》以及金锣舞韵律操在内的所有瑶族金锣舞系统课程的训练,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为扩大金锣舞传播范围,2021级音乐生组成的合唱队在日常训练中加入了瑶族嘹歌的教学课程,新入校的2022级舞蹈生女生也加入了金锣舞韵律操的训练。形成了一周两次,不定期演出,传承、发展、推广三位一体的系统教学体系。

(三)我校瑶族特色文化、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成效

1.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021级舞蹈团在2022年春季学期参加了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验收工作中进行展示演出,绽放团结之花,尽显民族特色,体现我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深彻内涵。2022年的秋季学期,原创剧目《噜嗓》也在2022年港口高中到我校进行交流时进行了演出,在众多师生和领导们的面前表演,也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促进美育的全面发展

2021级舞蹈团金锣舞套路在2022年春季学期进行了外出户外采风活动,做到了从山中来再回山中去,人与自然相结合,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促进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的提高。

3.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高中课业繁重,学生们紧张封闭的学习生活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在课余进行瑶族金锣舞的训练能够极大的舒缓学生的身心,释放心理压力。2021级学生与2022级学生一起训练,也加强了两个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搭设了桥梁。

4.延伸了艺术课堂,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校的舞蹈团和合唱队成员是以专业的舞蹈特长生和音乐特长生为成员,他们以特长发展为道路,力求淬炼精湛的专业能力,以便在艺考中取得高分。这是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不断的对外演出,是从课堂出发再延伸到课堂之外的重要形式,是锻炼学生专业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我校艺体特色教育的内涵。

5.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通过对瑶族金锣舞的学习和教学,对其背后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步骤,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

四、结束语

瑶族特色文化是田东县特色地区文化的重要一环,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将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引入高中课堂之中,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在国际局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发展特色教育、形成自己有独特见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自信心已成为育德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们的必修课。如何和学生一起承担好保护与集成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