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考策略

人生与伴侣·教育版
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红星中学

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校提升育人水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核心推动力量和主要践行者,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谈一谈我的思考策略。

一、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塑上下工夫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落脚点在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提质增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落实,再到科学的教学评价。“双减”政策是以“减负提质、减负增效”为前提的,过去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取得通常建立在反复刷题和大量的课外补课之上,“双减”政策之下,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既有的常态是不允许继续存在的。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足学饱”,“吃够吃饱”,如何实现“双减”政策下的“提质增效”,这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塑,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学习领会“双减”政策重大意义,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工程师”,做新时代学生发展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通过课堂寻变,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努力向课堂要质量。

二、在理解学科育人的内涵上下工夫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中,教师对学科育人内涵的理解最为关键,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离不开教师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对学科育人价值与核心素养关系的把握。当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理解学科内涵,进而认识到学科育人价值时,实施新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为。以数学学科为例,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分数,而没有真正理解数学教育的价值,那教师教的就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只是一些习题组成的令人生厌的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就不会得到真正发展,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会真正减轻,“双减”政策的目标达成也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教师只有加深对自身学科的理解,明确学科育人价值,才能把握学科育人的内涵,并自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在学科的理解基础上,学科教学会变得生动饱满、富有意义,也才能体现出学科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提高。

三、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下工夫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伴随着教师对自身传统教学的反思和创新。“大水漫灌”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求,也不符合当下倡导“提质增效”的“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提质增效”,就需要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下工夫。首先要精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加强教材教学的研究,科学精心的备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选最优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启发,在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质疑,才能促进知识有效迁移。教师的讲授要精炼,给学生留够思考、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多想精炼,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时效性。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课堂教学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基于互联网技术强化优质教学资源运用,通过智慧课堂开展线上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以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无疑会有效促进课堂“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常常把学习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比如创设现实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开展小组合作等,也可以发掘具有学科特点和学习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开展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牵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充满挑战问题的课堂有助于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在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上下工夫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还需要依赖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包括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等。“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只是以满足考试检测,不能只是简单的课堂语言激励,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客观的、多方参与的。课堂教学要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其次,以多元、多维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生生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其他学生的同时进行反思,也能让学生在互评中收获成长带来的快乐和自信,在生生互评中共同进步。教师在实时性评价环节要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有对学习的评价,也要有情感意志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关爱,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畏难情绪和放弃心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不仅考验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也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探索“双减”政策下课堂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