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人生与伴侣·教育版
广西田林县六隆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纲要》中指出:“着力推动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推动信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近年来,由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已走入了幼稚园的教育课堂,因为信息这个手段与其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够把所学的信息范围无穷地延伸,所学的内涵和外部都获得了延伸,而所学的功能也不再是局限于在课堂讲授专业知识,它能够使静止的图文信息视听化,繁杂的内容信息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传播产生了过程化,因而为幼稚园的教育课堂增添了新的景象。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应用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内容,代表了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方向.将信息化教学当作形、声、色、知、情、意相融合、功能相系统的产品,在正确的教育规划指引下,直接、具体、生动活泼、艺术形象地展现了认识内容,既有利于孩子在多感觉、多途径地与外界激励产生互动,从而形成人脑与外界内容间的广阔联络,还能够有效地激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足见,信息化教学方式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要求,这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具体形象思维技能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的应用途径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突出教育资源的特色,解决传统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要突出教育资源的交互性功能。用于课堂教学,增进老师与孩子、学生与孩子、幼儿与课堂、孩子与老师的沟通互动性。促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的形成,让孩子在课堂上,可以主动、愿意探索、勤于动脑,在互动学习中发现自我。

二、信息技术在语言过程中的运用——创造环境的好奇心

在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清新生动活泼的图画、动静融合的图画、悠扬悦耳的歌曲,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孩子的感受、认识、表达、记忆、思考、情感、毅力和情绪等都能良好的统一,从而可以有效推动孩子的认知发育。而愉悦放松的情感过程,更有助于孩子建立主动、健康、快乐的情感意识。《大家都有一把伞》是初中班教学课程中的一个素材点。活动的主要意图,是借助童谣使孩子们认识儿歌中小动物和伞之间的相互有关。首先创造了一种生动的场景,于是可以看到,多媒体形式能够很清晰的呈现小蚂蚁、小蝴蝶、小乌龟、小老鼠等的把什么当成自己伞过程,并加入了优美的背景音乐,再配合上教师深圳市朗朗投资控股公司演唱颂诗式的音乐,这下子就将诗歌中特有的美妙情境给展示出来了。而小动物们的蒙面、动态的形式也让孩子仿佛第一次“触摸”出现,更加有趣。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好玩极了,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历,创造了不少形式新颖的儿歌,效果远远高于了以往在课堂上的视频授课。而多媒体教学课程不但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获得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愿望和学习积极性。可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色。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生活中的运用——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一个领域,尽管孩子的认知能力已趋于具体形象意识阶段,但他们对学习新数学的热情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数学素材的感知能力和好奇心,而真实的、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场景,则能够激发他们已有的认知体验和新数学知识,从而引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在新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老师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丰富、活泼、有趣的模仿和展示具体的场景,有利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和课堂上的联系,进而充实数学课程的内涵,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学、热爱数学、应用数学,从而训练了孩子思考和解题的能力。活泼、有趣、充满童趣的图片,以及形象生动的表演,更强烈的激励了孩子,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有趣的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环境。使孩子具有更广泛的思考空间,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任务的完成,以及他们对知识点的正确把握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排一排》,要求幼儿掌握多种排序的规律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活动创设一个动态的书架卡通画面,然后告诉幼儿充当售货员在书架上排书,请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书架上的排列规律,然后再出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书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队的,(按颜色、形状)。通过其声形并茂的特点,给孩子提供一种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动态教育环境,不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还引起了孩子的心灵共振,熏陶了孩子的精神。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推动儿童感知与逻辑思维发展方面的研究文章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由于儿童阶段是人类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能够在这一发展阶段内得到更高效的逻辑思维训练,这对人类的智慧发育以及全面提升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信息化课堂教学身为形、声、色、知、情、意相融合、功能相统一的产品,在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引下,直接、具体、生动地、形象地展现了感知对象,既有利于儿童在多感觉、多途径地与外界激励产生互动,从而形成人脑与外界讯息间的广阔联络,还能够最大化地激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足见,信息化课堂教学技术手段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则,这对儿童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具体形象思维力量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重大的实用价值。所以,怎样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儿童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潜力,将变成未来研究中一项很重大的工作方面。

参考文献:

[1] 袁凤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语言教学模式研究。

[2] 郭素敏.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整合及案例研究。

[3] 王丽.信息技术教育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4]刘诗意.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最新发布20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