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生与伴侣·教育版
贵州省黔西第一中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4c1a/4c1a202312/4c1a202312112-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4c1a/4c1a202312/4c1a202312112-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4c1a/4c1a202312/4c1a202312112-4-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4c1a/4c1a202312/4c1a202312112-5-l.jpg">

一、课堂常规准备

1.课程标准描述

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物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2.本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3.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通过细胞呼吸过程概念图的构建,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理性思维: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的学习,养成分类与比较的科学思维方式。

4.教学目标

(1)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理解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细胞呼吸的意义。

5.设计理念

以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主线,贯穿细胞呼吸的整个教学过程,启发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亲历思考与探究过程。通过模型构建有氧呼吸的过程,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6.教学呈现

视频导入设问留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主学习,学生归纳,呈现概念;以图片、语言引导的方式归纳出细胞呼吸的过程要点;小组合作构建细胞呼吸过程的物理模型;模型展示,修正模型;问题深思、归纳小结。

二、课堂教学过程实施

(一)新课导入(3min)

播放自制视频:酵母菌发酵后实验装置中气体量发生变化的实验视频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思考:装置中为何产生大量气泡,气球为什么变大?(设问留疑)

再提问:酵母菌是如何将葡萄糖转换为二氧化碳等产物的?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原理)

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带着目标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

(二)回顾知识(2min)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示学生回顾线粒体的结构(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线粒体内腔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三)模型建构:有氧呼吸过程(15min)

阅读教材第92-93页内容,小组合作完成有氧呼吸模式图

1.模型构建:各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小白板和磁片,参照教材P92-93内容及图5-9有氧呼吸过程示意图在白板上构建有氧呼吸过程模型,教师寻找目标组上台展示并进行讲解构建思路

2.插入自制微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产生[H]的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即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提示: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可以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只有977.28kJ的能量储存在 32molATP中,供生命活动所需要,而其余的1892.72kJ(66%)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能量转化效率大约为34%。)让学生弄清楚能量的转化关系。最后,再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有氧呼吸的概念:(根据有氧呼吸过程,总结有氧呼吸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四)自主学习无氧呼吸过程(12min)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1.酵母菌发酵装置中气体为什们增加了?(通过对无氧呼吸的学习解决导入时留的疑问)

2.让学生弄清楚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

3.(利用实验装置中产生的酒精和久置马铃薯味道的区别)介绍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4.归纳无氧呼吸的概念。

(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比较(5min)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比较后,进一步提出细胞呼吸的概念,此时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概念可能理解的更加透彻。

课堂总结(2min)

小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习题巩固(4min)

[例1]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能量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能量

[例2]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CO2+[H];

③[H]+O2→H2O,有关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 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 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 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例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无氧呼吸只在环境中无氧时进行

D.二氧化碳只在有氧呼吸中产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