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天然气处理厂全方位推进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进一步严守关键环节风险领域和重要敏感时段安全生产“四条红线”,加强安全生产“六项较大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确保各类维保、维修及施工作业安全、有序、高效完成,进一步推动气田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严格承包商管理,明确双方责任的同时,与承包商共建HSE管理“命运共同体”,培养统一的HSE价值观,把人本管理渗透到承包商管理的每一环节,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渐总结形成“1+4+N”承包商管理模式。
关键词:承包商管理;四条红线;共同体;管理模式
一、“1+4+N”承包商管理模式
“1+4+N”承包商管理模式是以“一体运行、四全管理、N多维度保障”为抓手,以实现高质量零事故的最终目标,完善承包商管理流程及体系,明确管理要求及职责,全方位零死角做好承包商作业过程监督,分级分步进行验收考核,做到承包商管理工作有部署、有标准、有措施、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强化责任的“落地有声”,形成严谨、严格、严密的承包商管理模式,为处理厂持续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具体管理做法
2.1持续推进“一体运行”,推进队伍融合与统一
处理厂在要求承包商执行统一的QHSE管理标准基础上,从组织机构、管理思路、标准体系、考核标准、人员管理等各方面有效的与承包商运维队伍融合和统一,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
2.1.2组织机构一体化
将承包商作为生产、生活服务保障的延伸。根据专业分工及直线责任,将生产保运承包商纳入生产技术室归口管理,将生活服务承包商纳入综合管理室归口管理,主要负责资质审查、工作计划、日常培训、制度标准修订、工作执行、业绩考核等工作。
根据属地管理责任,将生产保运承包商电气仪表、压缩机保运、机泵保运人员等纳入维护队日常管理,将生活服务保运承包商物业、保安、绿化保运人员纳入后勤管理岗日常管理。主要负责日常工作安排、协调、组织、验收等。
2.1.3管理思路一体化
保运承包商根据处理厂制定的年度运行计划、检修大表,积极参与检修方案、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完善,最终形成完整可行的方案支撑现场工作顺利开展。并且积极参与处理厂各类会议,统一管理思路,通过每季度组织生产保运队伍开展技术交流会,解决日常生产中的异常问题,2021年共组织8次,解决现场实际问题155项,其中61项由保运承包商提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保运承包商人员按时参加日常巡检2次/天、开展业务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应急演练4次/年等。在高峰供气、生产抢修、年度检修等特殊时间节点,保运队伍主动参与,全力配合,优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2.1.4标准体系一体化
为提升生产经营绩效和QHSE管理业绩,在处理厂员工中认真贯彻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同时,将相关规范推行至各支专业保运承包商。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完善天然气压缩机10000H保养、50000H大修等技术方案。参照油田公司标准化作业程序制定了《天然气压缩机燃气发动机火花塞更换标准作业卡》、《天然气计量孔板清洗标准作业卡》等各项作业卡40余项。并积极组织保运承包商参与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学习,通过 “作业流程优化、操作步骤细化,关键参数量化”、“预先削减,风险提示”,不仅规范日常作业,并且控制了作业风险。
2.1.5人员管理一体化
(1)人员配置一体。根据技能水平、年龄等,将驻厂维护承包商与处理厂技术人员、维护人员等进行互相搭配补位,合理调整人员请销假,有效保证维护力量。
(2)培训教育一体。将承包商纳入处理厂培训体系,开展入厂前安全教育、参与安全培训及技能培训,设立“安全家”公众号,参与安全经验分享。组织参与各类培训80余次,362人次。
(3)绩效管理一体。组织承包商参与处理厂每月月度检查,共同参与安全管理。同时,将承包商与负责队室业绩进行挂钩,督促队室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实施效果
(1)繁重施工作业保质保量完成。提出的“1+4+N”承包商管理模式利用已有的成熟组织机构和信息传递流程,有效的解决了承包商队伍管理的组织设计。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提升了管理效率。通过有效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试点,已形成成熟的管理制度,可靠、有效的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平稳运行。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油维、技改、隐患治理施工共计300余项,近3年开展各类高风险非常规作业235项,均安全高效完成。
(2)用工成本大幅减低。目前承包商队伍已逐步参与到处理厂生产、服务保障等各环节,有效缓解了用工矛盾。且由于用工模式的不同,省去了为承包商办理各类保险、人员培训、管理等成本,促使承包商的人工成本与企业员工相比大幅降低。免去了办理各种琐碎的人员聘用、统筹保险等负担,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3)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备。“1+4+N”承包商管理模式在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承包商管理流程,完善了管理要求,建立各类交底资料、检查清单、检查确认表、过程记录、考核表等30余项。现场标准化程度稳步提升,依托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实行人员及作业监管的能力更加完备,处理厂安全环保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为承包商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着眼未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保障。
结论
1、严把承包商单位及人员资质入口关是做好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前提。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选择信誉好、资质高、能力强的承包商,坚决杜绝违规分包、转包行为,可有力保障承包商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
2、认真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是做好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基础。承包商熟悉并掌握作业内容、作业现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应急处置、管理要求等内容,有效提高了承包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
3、严格落实现场监护,强化监护人员力量是做好承包商安全管理的关键。安排专人监护,强化监护人员培训,提升监护人员的风险辨识能力及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止,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建立风险分级监督机制,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潜在安全风险,确保风险受控。
4、严格验收及考核,是做好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有力保证。加强承包商的安全环保业绩考评,严格落实“三个一批”,始终让承包商存在敬畏心和忧患意识,采取责任倒逼机制,推动承包商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刘洪波.中海油将承包商纳入HSE管理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5-09-28(某03).
[2]魏枫.承包商管理应从”规范”抓起[N].中国石油报,2014-03-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