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为课堂提质助力: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中融合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

启迪·上旬刊
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学校(小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dkj/qdkj202208/qdkj20220869-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dkj/qdkj202208/qdkj20220869-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qdkj/qdkj202208/qdkj20220869-4-l.jpg">

摘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生学业水平。高年级语法教学板块,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在语言交际中习得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本文从语法板块教学入手,阐述了通过培养渗透思维品质,发展学生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提高,最终达成英语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提质;语法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是,在日常语法教学中,教师较多注重语法规则的讲授以及做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如此,不利于在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也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译林版高年级教材中单独罗列了Grammar Time这一板块。语法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在语言交际中习得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律。教师应重视渗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正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发展,最终达成英语课程目标。本文以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第二课时Grammar Time & Fun Time为例,阐述如何在语法板块教学中渗透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复习导入,夯实低阶思维

Bloom(1956)认为认知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层层递进的层次。Anderson和Krathwohl(2001)在Bloom的基础上,将认知目标定义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而其中的识记与理解属于低阶思维,但其是高阶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融合思维品质的培养,应从夯实低阶思维入手。

(一)聚焦单元主题,丰富语料,助力识记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主题都是基于学生生活,涉及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被割裂程字母,单词,语法等学习是不能持久的,要把语言结合意义、语境,作为整体来学习(程晓堂,2013)。故事板块作为单元的重点内容,包含了单元主题,与主题有关的词汇以及语法知识点。本节课作为第二课时,建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之上,复习回顾与主题有关语料,帮助学生识记相关单词,词组,句子等表达方式,同时在语境中激活学生思维。

在本课时中,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关键词复述文本故事。回忆Mike一家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 years ago, Mike/Mr Brown/grandpa/Mrs Brown... . Now Mike/Mr Brown/grandpa/Mrs Brown.... .这一句型进行阐述。学生初步感受到在... years ago...中用过去时,在Now...中用一般现在时。同时丰富了学生对于能力、通讯、阅读、交友、购物等方面变化的语料。

(二)统观语言形式,认识语言结构,助力理解

当前语法教学方式之一是基于以输入为主的教学。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目标语言结构,在理解和加工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在语法教学中需要关注语言形式的意义和功能(程晓堂,2013)。本单元涉及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这两种时态表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不同时态的句子,理解时态的含义,从而掌握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的语言形式。

在本课时中,在上一环环节复习故事环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呈现语言目标结构。 一是“Six years ago, I couldn’t write. Twenty years ago, he wrote letters. ...”等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表示事情发生在过去。改变时间状语的位置,帮助学生认识一般过去时的语言形式也可以将时间状语放在句末,但是此种情况中不使用逗号。二是“Now he can do many things. Now Mr Brown has a mobile phone. ”等引导学生理解now 在这一语境中表示现阶段,而不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因此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事情发生在现在。

二、架设阶梯,激活高阶思维

高级思维是建立在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学生分析能力与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阶梯。语法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识记与理解的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与推理,归纳与运用。

(一)引导分析,发现语法规则

Sternberg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1996)将分析思维定义为抽象推理、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设计策略并执行。语法规则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掌握的语法规则,比教师灌输的规则认识更加清晰,记忆更加牢固。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最后一个单元,需要对于过去时动词做一个总结性归纳。而其中不规则动词的变形是零散的,不易记忆的,就更需要学生自己分析,将知识内化。

在本课时中,需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已学单词的过去式。在一些不规则动词中,可以找到一些小规则。此类单词有: keep-kept, feel-felt, sing-sang, sit-sat, think-thought, fight-fought, let-let, cut-cut, teach-taught, catch-caught,draw-drew, throw- threw,等等。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对此类单词进行归类并在老师引导下总结规则:1.中间有双e,去e尾加t; 2. 遇见i, a/o来替;3. 要想买来打仗,ought一定要用上;4. 读切放让都一样;5. ow,aw改ew, 新时尚;6. 教书、抓到莫要慌,aught一定要用上。

(二)落实运用,强化语言交际

当前的语法教学方式还有一种是以互动/输出为根本的教学。在此种教学方法中更加注重语言意义与形式的结合。强调学生在互动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程晓堂,2013)。在本课时的语法学习中,学生需要区分两种时态的不同。重点在于与他人交流自己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架梯。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两种时态表述变化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语言的表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丰富内容和形式。复习Mike一家的变化时,教师帮助学生总结Mike的变化在能力方面。此时,引导学生用...years ago, I could/couldn’t.... Now I can.... .来表达自己在能力方面的变化。总结Mike 一家在通讯、阅读、购物方面发生的变化时,引导学生就这三方面用...years ago, I .... /I didn’t.... . Now I ...这一句型来表达。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机制。当学生说出一个方面就能得到相对应的星,以此来激励学生运用时态表达。

三、深度探究,发展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理解、运用层面,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同时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钟志贤,2004)。

(一)拓展思维空间,综合语用

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整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课标》要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是多维度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综合语言运用。本课时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变化,学生变化的方面是多方面的。

在本单元的故事部分,用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描述了能力、通讯、阅读、交友、购物这几方面的变化。在通讯方面,除了文中提到的使用手机打电话,其实还有其他学生常用的方式,例如chat on WeChat/QQ。在购物方面,除了文中提高的网上购物,可以细化购物的方式,例如 do shopping on Taobao/Meituan/Jingdong...。除了这些方面,学生最大的变化在于外貌。引导学生用...years ago, I was/has... . Now I am/have...来描述。变化还存在于交通方式上。引导学生用...years ago, I went to ...by... . Now I go to... by...来描述。

(二)创新组织语言,渗透评价

此处的评价是指培养学生对事物评论,辨明的思维品质,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指学生不随波逐流,通过独立思考,辩证地看待事物,有建设性的观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同时引导学生对于科技变化带来的便利发表辩证的观点。

在本单元的话题中我们讨论是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但是并不是所有都会发生变化。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哪些是不变的,包括好习惯,好的兴趣爱好以及我们对家人朋友的爱是不变的。学生用句型 I still...来表述自己不变的地方。在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新了语言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创造性思维还要求学生对事物发表辩证的观点。在本课时中需要辩证看待科技发展,师生对话如下:

T:We can use our mobile phones to talk with friends, to chat on QQ, to play games. Is it good for us?

S: Yes, it is.

T: Is the mobile phone always good for us?

S1: No.

T: Why?

S2: We use the mobile phone for a long time. It is bad for our eyes.

T: Anything else? Is it good for study?

S3: We use too much . It is bad for our study.

T: Yes. We can benefit from phones. But we can’t use too much.

结合生活中的变与不变,以及学生对科技变化的发展,学生创新表达形式。

...years ago, I was/had... . Now I am/have... .(外貌)

... years ago, I ... . Now I... .(能力、通讯、阅读、交友、购物、交通方式……)

I think... .(自己的评价)

... years ago, I... . But now I still... .(习惯、爱好,爱……)

在小学阶段,不能仅仅给学生灌输语法知识,但是也不能忽视。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语法教学课堂中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教师应通过复习导入、架设阶梯、深度探究,在夯实低阶思维的基础上,发展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T].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3]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13-19.

[4]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4):60-7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