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西部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红豆教育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外出人员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少数民族山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数量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弥补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的缺失,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妥善解决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问题,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百色市那坡县山村为例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改善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思想情感

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山村的村民为寻求生活的改善,更多的人选择进城务工这样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亲情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归属感和心理依赖感逐渐弱化。许多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失情感教育,导致学习效率低而表现出缺乏学习兴趣、存在心理问题。思想情感教育在培育留守儿童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关注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保证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主要问题现状

百色市那坡县属国家西部,位于广西云南交接处,与越南边境接壤。很多山村属于“十三五”深度贫困村,经过国家精准扶贫后于2020年均已全部脱贫出列。其中各门村位于那坡县西南部,共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03户,2231人,大部分是壮族,小部分是瑶族,全部为少数民族。该村地处高山地区,山多地少,常年外出打工人口在660人左右,每个屯基本上都有留守人口,村适龄儿童310人全部正常上学。而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生计,很少有额外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教育这方面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外出务工的少数民族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无暇顾及,平时也只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方式进行交流,简短的交流中,父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在老家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思想情感变化及思想情感需要。孩子与父母长期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思想情感教育的不足使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导致留守儿童平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表现出不信任、不合群和叛逆心理重的状态。在留守儿童家庭中,“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祖辈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从心理和情感上引导孩子。另外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同样会导致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感情变淡,甚至冷漠。在这种亲情教育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波动大,许多负面情绪如自卑、敏感、多疑等不可控制地出现。

二、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少数民族山村经济相对落后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发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无法支撑当地教育发展,导致学校、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因所处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以及传统经济局限等因素收入增长普遍缓慢,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变大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收入较低的群众为了改善自家经济状况而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少数民族家长对留守在家孩子的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加上观念落后,存在“读书无用论”的理念。

(二)少数民族山村教育物质条件薄弱

少数民族山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是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比重逐渐增大,但其教育现状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学校基本的教学设施如宿舍、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等都较为紧缺,无法保障学习与教学需要。教育资源的紧缺使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教师不足、在校教师任务重等诸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忙于常规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缺少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不够重视。

三、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完善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关怀体系主要包含“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解决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是一项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作。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留守儿童学校,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外出务工群众子女异地就学的问题。外出务工群众的子女在城市里有了可以学习的学校,这样就增加了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时间和沟通机会。

(二)学校应对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的对策。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重视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加强管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应与外出务工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督促家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教师发现孩子思想情感出现异样,应做好记录,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是班级,所以良好的班级氛围很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展示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三)少数民族山村家长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思想情感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的榜样对于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具有引导作用,这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动力。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要倾听孩子的苦恼,学会与孩子交心。外出务工学生家长应与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状态,遇到问题时要配合老师,主动提出对策。在孩子叛逆期时,不应选择忽视或责骂,应及时与之耐心沟通,转变思想观念,找出问题原因,帮助孩子及时疏导负面情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少数民族山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刻不容缓,西部发展不仅关注基本生活需求外我们应深人挖掘留守儿童思想情感教育实质,对山村留守儿童思想情感进行疏导,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和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袁钰林.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四川省兴文县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7(18)

[2]修云辉.少数民族地区学前留守儿童现状及关爱对策研究:以石阡县某幼儿园为例[J].才智,2018(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