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教学教研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德育的主阵地,而在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德育效果、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即依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契合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组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继承和弘扬是新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当前,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驱动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教育,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全面发展。

一、依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契合点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并非为学生另开一门文化课,而是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基于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整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找到其与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能够理顺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顺理成章地接受教育熏陶。

例如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孝悌”观念是中华民族建立家庭伦理关系,塑造家风的重要思想,教师可以依托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这一单元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结合案例为学生讲述了“孝悌”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孝悌”在构建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接下来,教师利用图片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体会自己与父母之间、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并思考如何用“孝悌”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如何回馈家人的爱。

这样的教学设计让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了一个与学生交流的支点,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创新也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由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小学生在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创新文化教育方法也成为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文化的育人价值在于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因此,教师应结合文化内容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理解消化传统文化,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动画,并讲述“囊萤映雪”的故事,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氛围中了解这个成语典故,感受车胤和孙康这两个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苦读的故事。在讲完故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古人这些行为的认识,并对着自己的体会来理解“学习伴我成长”的含义。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利用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通过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感受,通过情感的引导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指导自身的行为。

三、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它不仅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渗透在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课的教学指导中,教师结合传统文化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深切感情。另外,组织学生回归生活,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对父母的爱。在生活中,有的学生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床铺、洗自己的衣物等,不让父母操心;有的学生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体验父母的辛苦,分担父母的负担;有的学生买菜、为全家准备一日三餐,洗一天的碗等等。

这些行为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四、组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探索,相较于课堂教学,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兴趣更高,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从课堂、校园中走出去,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探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道德规范等等,拓宽文化学习视野。

例如某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求,设计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学生在进入博物馆后迅速被各类文物吸引住了,他们对馆藏各式彩陶、汉代青铜器、明清瓷器和历代造像塔、造像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在博物馆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解中,学生们了解了馆藏各类文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时代背景,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当地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促使学生萌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这样的课外活动更加开放、自由,学生能够跳出课堂的局限探索更加多元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文化的认识,并在思想层面获得熏陶和教育。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体验传统文化,并接受思想道德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程伟.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02):12-18.

[2]柴爱香.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05):103-104.

[3]李子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0(33):7-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