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研究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如何能够促进思政教育更加系统、全面性地开展工作,使思政教学的内容能够充分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教改工作的落实和完善,形成思政体系,从而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实现统筹规划的目标,形成统一的育人机制,防止将思政教学作为独立的课程,仅仅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基于此,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中职
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从分析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实施可行性、必要性入手,阐明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提出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内容教学实施的途径,从而使得《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思政教学产生协同育人的效应,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学校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时代,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课程都会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中职学生,多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或是因家庭因素需早日完成学业出来工作而选择职业学校,在中学承受过一定的挫折,且心智尚未成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针对学生的特点加强思政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将来的职业成长,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中职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贴近实际、教学效果明显等特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提升计算机教师思政课程专业能力,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及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及存储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相关内容,熟练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程序等系统资源的管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会应用Word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软件做数据统计分析、制作PPT演示文稿等。理解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概念知识,了解网络的不同分类、网络协议、OSI七层参考模型、IP地址及域名等知识,熟悉浏览访问Internet资源、收发邮件、传输文件等的操作过程;掌握常用工具软件,如压缩软件、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引入案例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多思政的元素,在教学中各章节选择案例讲解,可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理想信念、政治经济、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甄选出与专业相关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掌握专业、行业必备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例如,在第一章计算机的发展史中,可以通过对“神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科技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超级计算机最多的国家,这就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 “爱国”。技术的发展贵在不懈地钻研、不停地创新,提醒学生要——“敬业”;将“国家网络宣传周”相关知识融入网络章节中,从而延伸出文明上网、遵纪守法,仔细甄别互联网中良莠不齐的信息;word版块学习时,把与建党、建国、建军等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表格数据形成素材进行文档编辑排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体会社会主义新中国安定团结局面的来之不易;学习Excel版块时,把世界各国领先科技、国家发展指标、国家治安报告等素材作为筛选排序分类学习的部分,让学生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不盲目崇洋;学习演示文稿版块时,可选择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元素安排到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中,如在秋季学期上课,可以选择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为主题的演示文稿,把《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视频、音频素材融入到国庆主题PPT演示文稿设计制作中,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并愿意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还可以组织主题为《成长记录》、《我的梦想》、《绿色环保》等电子板报设计比赛,提醒学生成长不易,感恩一路上为自己辛苦付出的父母师长及朋友们,鞭策学生牢记不忘初心,不辜负青春年华,认真对待每一天。这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内容,在课堂上频繁出现,必然会与学生的思想擦出新的火花。
四、提高教师实施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对教师进行思政方面培训,使得教师首先具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的质量观,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教师应该有“大思政”理念,课程标准实施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把育人元素巧妙的嵌人到教案设计、教法创新等环节里来,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育人理念。
五、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在推进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务部门在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应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政治目标并重。另外,课程考核方式上,要同时做到学习,思考,运用同时并举,做到知行合一。
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归结到底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人和成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道德观,世界观的正确传递,让学生在课程和思政的无缝衔接中得到深刻体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的公民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六、结束语
“课程思政”不是教师简单的教给学生大道理,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而是要对学生起到“催化”的作用。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思政,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设计成一个连续的系统工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逐渐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专业工作行为中,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让学生能从课堂上汲取到更多隐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董云焕,李洪彬.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初探 [J].(期刊)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06)
[2] 秦春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评价分析[J].(期刊)福建电脑,2021(02),第174-175页
[3] 张波,杨丹丹.《电子商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设计[J].(期刊)办公自动化,2021(02),第40-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