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技艺“泥条盘筑”在陶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学习与科普(知与学)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小学?浙江?江山?324100

摘要: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泥条盘筑技艺作为一种较为原始的制陶方法,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结合本土三卿口独特的文化底蕴,依托非遗文化,探索陶艺教学中泥条盘筑的实践策略,这对于传承家乡非遗古瓷的历史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陶艺;泥条盘筑;非遗技艺;探索实践

浙江江山自古是制瓷的重地,在峡口镇距离峡口小学2千米有个三卿口古瓷村,有着千年的制陶技艺。水堆、作坊、瓷窑、瓷土矿、跨越百年留在这片土地上,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仍然有看守老者致力于用古法制瓷方法做陶。生活在本地的孩子对陶艺制作有着更深的情怀,我们有责任把这些被人们渐渐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下来,进行推广和普及。

泥条盘筑也称为泥条成型是一种较原始的制陶方法,早在8千多年前大型器物就已使用这种成型技法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原始陶器大多以此法做成。鉴于泥条盘筑技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表现形式,结合三卿口独特的文化底蕴,笔者依托非遗技艺,探索泥条盘筑在陶艺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那么如何运用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进行当下的陶艺教学呢?几年来,笔者对泥条盘筑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得出了一些有效教学策略和经验。

一、基于学情,明确教学内容

在选择泥条盘筑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知识基础,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单元性、 阶梯性的有机组合。

(一)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泥条盘筑的教学内容选择原则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既有情趣性又有教育性、更有民族文化性的内容;二是选择适合小学生表现能力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类

泥条盘筑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类,即动植物类创作、人物类创作、生活物品类创作和其他命题类创作。

1.动植物类创作就是让孩子们从熟悉的动物、植物形象中进行泥条盘筑的制作。让学生在陶艺创作的同时发现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的美。

2.人物类创作是在对泥性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了解后进行人物类形象的练习。在创作中运用泥条盘筑技法对人物外形的特点进行表现。让学生在陶艺创作中养成认真地观察的好习惯。

3.生活物品类创作,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物品进行泥条盘筑的创作。如以关爱家人为主的“送给妈妈的花瓶”“设计一个家用果盘”等,让学生体会在用陶艺作品美化生活和与家人情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以致用”的美术意识。

4.其他命题类创作就是规定了主题内容,按照主题内容进行命题类创作。引导学生发掘泥条盘筑的陶艺作品的独特的美感以及引人深思的本质美、质朴美和淳朴的生活气息。

二、确立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

低年级(1、2年级):以培养儿童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儿童塑造出作品。能够通泥条盘筑,创作出各种简单的形体,圆形方形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着重选择简单的动植物类创作和生活物品类创作。

中年级(3、4年级):能够较好的把握泥条的干湿程度,娴熟运用摔条、切条、搓条、围筑、抹平等泥条技法,感受泥土的可塑性。在创作中运用泥条盘筑技法概括的表现对象,通过泥条在陶艺作品中排列、挤压、穿插、堆砌来表现作品。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着重选择动植物类创作、生活物品类创作。

高年级(5、6年级):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合理发挥泥料的可塑性,按造型需要将泥条旋转、扭曲、挤压拍打等。通过泥条的粗细、长短、干裂光滑、扭曲、平滑等因素来塑造特定效果的陶艺作品,从而通过泥条的泥性体现学生的主观感受。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着重选择人物类创作、生活物品类创作、其他命题类创作。

三、激发兴趣,创新教学方式

泥条盘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及多元性。

1.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泥条盘筑的教学中,教师提供事物让学生观察和想象,然后进行二次艺术加工和创作。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捏出自己此刻想到的东西,想象变为现实。也可以让学生自由联想自己的生活感触和情感性因素,通过泥条朴素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泥条盘筑的陶艺创作。

2.陶艺教学走出课堂。陶艺教学不应该仅仅在教室中进行学习,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走进古瓷村、参观博物馆等这都是陶艺课可以运用的教学形式。

结语

泥条盘筑的陶艺成型技法是通过泥条的延续、围合来塑造作品,通过千变万化的造型以及丰富的肌理来表达学生内心的思想与感受,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教学和创作中剖析泥条的可塑性和创造性,逐渐培养学生对陶艺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我们把泥条盘筑这古老的陶瓷成型技法运用到陶艺教学中,不仅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它,学习它,更是依托非遗制陶技艺,启发学生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发觉其优点并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在提高孩子对家乡古瓷文化了解的同时,对于传承家乡非遗古瓷的历史和文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国桢.本土意识的崛起——谈泥条盘筑陶艺.陶瓷研究,1994.6

[2]周国桢.中国民间陶艺与现代陶艺.陶瓷研究[J],1994(01):3-5

[3]邱玲.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84-85.

[4]李华星.陶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16):4-5.

[5]贾方舟.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现代陶艺.美术文献[J],2001(22):16

[6]陈亦非.泥条盘筑在当代陶艺语境下的新探索,雕塑,2016

[7]周亚威.论“拙”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现代装饰,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