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水平专业建设背景下职业大学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启迪·下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市璧山区 402760;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沙坪坝 400000

摘要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是现代化职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我国社区康复发展尚不充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区康复人才的缺乏。因此,在国家教育规划的指导下,我们以研究成员所在二级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家资源,充分调研行业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探究能否践行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等方面构建分层级、螺旋状上升的培育机制,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技术技能优势,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最终构建社区康复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职业大学 社区康复

研究的必要性:

1.调研社区康复专业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较大,重度残疾参加达到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均接近6000万人。

按照目前国家“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国家对于社区康复人才的需要在近几年预计超过30万人,而目前市场上相应人才的需求远远不足10万人,由此可见,社会对于社区康复人才的急切需求。

2.构建社区康复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三模式一中心”建设。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政府指导、校企合作、岗位驱动“素养+职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璧山社区康复中心”,搭建“X”职业资格等级认证考试平台,着力开展社区康复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培训,培育打造重庆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围绕相关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开设养老护理、小儿推拿学、失智老人照顾、康复治疗、育婴早教、健康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社区康复岗位的需要;教学方法根据授课内容多样灵活,注重启发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集中社区康复见习,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到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福利院等进行义务服务。

3.探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融入社区康复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程教学的直接影响、专业技能的训练、典型案例的分析示范,建立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理念,系统化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引,并将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体系的建设方案,采用“内培外引”方式来建设师资队伍,在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培育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学教研成果、总结报告、轮训记录对其进行考核。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外实习后的考核评估方法,制定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建设制度和社区康复专业校外实习方案,形成学员专门的实训记录档案库,了解实训学员在实习期间的切身体验和实习质量。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建立有利于培育国家社区康复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社区康复这一专业的专业性质,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深化职业能力。

分析和讨论:

1.基地办学软硬件条件现状

为增加社区康复服务资源,为高基地培训人员模拟练习使用,对于基本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计划2019年-2021年在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建立康复综合服务中心,2020 年建成3个实训室、1个工作室并投入服务,2021年建成3个实训室、1个工作室并投入服务。同时扩建社区康复实训中心,建设可以服务社会的实训室。完成新增及改扩建推拿、针灸、康复评定等实验室。

2.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

“政府合作,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我们主要探索的目标。因此我们聘请企业内部优秀技术人才,依托教研室,企业派优秀人才到校交流授课,学校派学生去企业内部实习观摩,实现校园与企业的联动。深入企业一线,抓住与企业合作的需要,使企业多方面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3.基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之于学生培养,犹如罗盘之于大海航行的船只。因此在高基地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中,我们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做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师益友,满足学生对于提升专业技能,建设专业能力得需求,做学生专业发展背后的坚盾。

结论:

该研究立足于社区康复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紧扣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两个关键点,在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模块、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培训内容,以确保各专业技能要求标准和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岗位最新技能要求。与此同时,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依托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师资建设方案并基于人才培训目标完善和新建的实训条件,探究能否践行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构建分层级、螺旋状上升的人才培育机制,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培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在完善高基地建设,培训出来更多高质量康复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推动社会社区康复的发展,增加高校学生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在一定意义上,对重庆职业大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方向性的引导。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