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试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建构
摘要: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普及下,一门新型的教学辅助课程——微课,以其短小、灵活、新颖的方式,逐步成为中小学的教育手段之一。从微课程的演变与发展、心理健康微型课程的构建与主题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备与视频制作、心理健康微课平台的构建等方面探讨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微课程的途径,构建各校微课程开发机制,推动其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社会、家长越来越多地开始重视心理健康这方面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导下,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微型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普及,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
一、微课程的演变
微型课程是一种以短时、有针对性、网络化为特点的短片式教学法,是基础课堂教学的扩展补充。微型课程的建立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列出15-20S的核心理念,拍摄一到三分钟的录像,设定课堂作业的教学录像和教学任务上传教学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对微型课程的研究与运用速度也在不断加快,2012年下半年,教授也开展了微课的实践性研究,他提出的微型课程是一门在10分钟之内,具有清晰的教学目的,简短的、重点突出的小型课程。微型课堂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构建
(一)加快建设步伐,提高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机关要加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力度,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课程改革。首先,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有效地使用资源,让每位同学都能在现代化的资讯社会里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其次,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微课制作的宣传工作、远距离业务等方面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更多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心理健康微课程制作与应用技术。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既要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又要具备把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转换成浅显的知识的能力,并且要懂得运用相应的教学技术,把心理知识制作成标准化的教学课件,与日常课堂相结合,所以教师要有一定的视频剪辑技能。学校要强化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而心理工作者则要自觉、系统地设计、制作微课,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程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制作微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并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的讨论。
(二)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
小学和初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今后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当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没有注意到以人为本这条教育方针,僵硬、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思考在中小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种灵活、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课题选择
在选题时,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心理知识的普及程度。中小学生因为还在发育阶段,并且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有些微课程的主题是择业与婚姻,对他们来说并不合适,另外,内容的选择也不能太过专业。目前,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基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遭遇的一些成长烦恼、心理困惑等问题,与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材结合起来,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分解,制成5-10分钟的短片,供学生学习、理解。
2、教案编制
为了使教学更加合理,微型课程应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设计的重点是:确定中小学生的教学目标不能太高,要简单易学,要与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是快速、新颖的导入,开门见山,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从一处开始,从浅到深,全方位地进行全面的阐述。可以运用一些日常心理学的典型案例来突出重点,分析困难。为同学们解答各种问题,并录下心理咨询录像,使学生对心理辅导有正确的认知,当遇到心理问题时,懂得及时向心理辅导员寻求帮助。结尾要简洁明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恰当地扩展有关于心理学的知识。
3、教学实践与视频制作
在完成了教学设计之后,可以进行教学和制作教学录像。由于微课的录像时长较短,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适当地利用某些工具,来突出重点;要抓住关键字的近景,并且在拍摄过程中,镜头的运作要慢;在后期制作时,可以使用音频和视频软件对存在缺陷的部分进行修正和改进,同时,利用编辑软件有效地对视频进行剪辑。在编辑镜头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还有教学逻辑,根据所学内容的要点和困难,建立起一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库。在编辑好的微课录像中,应该配有字幕,方便学生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微型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为此,应充分运用各类资源与力量,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课程共享资源,使心理学相关知识更迅速地传播,并使其能够用于解决中小学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徐玉兰.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APP建设策略探究[J].心理健康教育, 2017(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