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基于生活实践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
摘要:在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认识观,由此才能够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具体需要和标准。针对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校应当关注和重视教育优化,立足生活实践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加强,促使学生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观、职业观,由此助推大学生实现全面、持续发展目标,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实践;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体途径
引言
具体来说,思政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其能够实现学生价值观、认识观、职业观树立加强目标,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综合实际的教育引导能够发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存在多种教育问题,思政教育优势没有发挥和体现,甚至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或者惧学等现象,无形中也会导致学生发展受阻。因此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和重视生活实践教育深化,借助其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教育优化,由此助推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进步。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及特征分析
(一)重要性分析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大学生的成长发育遇到较大的挑战。具体来说,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实现丰富自身的发展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但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一部分不实或者虚假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对大学生发展产生了阻碍现象,对学生实现健康发展进步也会产生阻碍现象。针对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认识观等进行纠正建设,促使学生在其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而且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1]。
(二)特点分析
1.实施难度较大
具体来说,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局限,再加上特殊性、矛盾性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大学思想教育中产生各种问题,无形中也会导致学生发展受阻。实践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识,促使学生在其中获得和感悟更多不一样的知识体验。大学生思想认知与情感体验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实践活动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要求较高,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复杂性特征,难以满足具体的需要。
2.途径形式多样性
在思政教育中,具体的教育途径与形式存在着多样性特征,并且教育工作也会随着社会形式的转变而产生变化现象,在实际的教育中也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对教育形式和途径进行分析,更好的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目标,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
(一)制约因素较多
结合实际的教育渗透能够发现,在实际的教育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育实效降低,与实际的教育呈现不符现象,难以满足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受到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育中会产生一定的阻碍现象,很多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相应的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展呈现出不成熟现象,思想价值观取向也会产生模糊现象。而且一部分学生自制力不足,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文化的影响,产生成长偏差现象。再加上其他主观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探究中也会产生抵触或者不深入现象,导致思政教育无法凸显实际的引导效用。
(二)教师缺乏责任意识
综合实际的教育能够发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师负责进行,但是受到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自身存在的消极现象,导致教育教学中遇到较多的阻碍,无形中也会对学生发展进步产生阻碍现象[3]。例如部分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剖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再加上责任意识不足,致使思政教育落实出现不全面、不深入现象,无形中也会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产生阻碍现象,教育教学实效不显著。因此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对教师层面的问题进行处理,由此能够最大化规避其中存在的不足,产生的教育积极性显著。
(三)大学生缺乏实践生活探究
除却上述教育问题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缺乏实践生活探究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局限在理论层面,无形中也会产生各种学习成长问题。具体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意志不坚定、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不深入现象,相应的教育质量降低,无形中也会对学生发展产生阻碍现象。而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产生局限性,仅是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进行实践应用,思政教育实效低下[4]。
三、基于生活实践中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分析
(一)关注教育教学模式革新,培育学生思政意识能力
综合当前大学生教育能够发现,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依靠教师讲解以及书本探究,在这样的学习中会受到教师以及学生主观意识的影响而产生局限现象,而且探究中不能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剖析,难以满足具体的发展需要。针对此,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需要教师以及辅导员加强自身理论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育,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探究课堂,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剖析和理解思政教育内涵,继而能够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并且大学生也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关注和重视思政内容的分析,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实效,借此实现建设和提高自身是非观的目标,用以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经验。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分析,对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具体需要等进行深度剖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其中的知识内涵,由此才能够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产生的教育积极影响显著[5]。
(二)凸显学生课堂学习地位,丰富学生道德情感体验
大学生是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力,大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成长质量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理论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更要关注其思想道德素养以及职业价值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等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满足高素质人才标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首先,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需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理性认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育,更要关注实践探究深入,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和感悟更多的知识体验,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奠定基础[6]。其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自主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和平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其中的知识内涵,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还能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现实,对国家人文、国情以及民族发展等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思政教育实效显著,对学生发展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最后,教育中需要关注学生自我教育,即在实践中需要重视学生感知能力强化,在自我感知中获得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教育价值,并且对其中的知识内涵进行思考和分析,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自身的学习经验,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会产生积极影响[7]。
(三)创新大学校园管理模式,构建高效成长发育环境
在以往的教育中,受到教学关注度不高以及认识不全面因素的影响,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时存在轻内容重形式等现象,没有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并且管理体系建设中没有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导致相关的管理体系产生不健全现象,学生在其中难以积极融入,无形中也会造成思政教育实效降低。针对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利用宣传栏、学校官网以及横幅等宣传手段建设校园文化,对其中涉及的思政教育以及生活案例等进行宣传,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获得和掌握其中的思政内涵,由此也能够实现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目标。或者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宣传手段加深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究中体会到思政内涵,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观和人生观,这对学生发展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显著。因此在实际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构建适宜的探究情境,促使学生在其中积极探究深入,由此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8]。
结束语: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实现学生价值观、社会观以及职业认同建设,对学生道德素养建设产生的促进作用显著。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渗透中,教师应当关注实践活动深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其中的知识内涵,由此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立英.抓住“关键少数”加强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21(10):17-20.
[2]马卉.对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15):97-98.
[3]葛智清.对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3):223+225.
[4]余阳.浅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大学,2022(27):44-47.
[5]王丹倪,廖丁瑶.基于生涯规划视角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J].文教资料,2022(11):88-91.
[6]葛照金,郑永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知识图谱与价值转向——基于部分理工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2):138-143.
[7]车昆.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6):76-77+85.
[8]张天燕.多媒体时代下的长征精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中国报业,2021(2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