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评价

启迪·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幼儿园 537200

摘要:《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推进教育新型设施建设,研究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家园之间形成深层次、多领域、高质量的合作关系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家园双方应凝聚共识,通力合作。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园;家园共育

引言:高质量的家园关系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对家园关系质量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一些幼儿园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家园共育融合起来,形成家园合作新模式。文章结合信息技术在家园关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对比传统模式下的家园关系质量,探索当前信息技术下家园关系质量发展的程度、存在的问题、改进提升办法,以期驱动信息技术与家园合作有效融合,优化家园合作模式,提升家园关系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纷纷创建官方网站,打造家园互动新平台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家园合作形式,幼儿园根据园区发展理念,围绕幼儿发展目标逐步建成了自己的官方网站。网站的创建是信息技术对家园合作的催生物,也是幼儿园发展的内在需求。这8所幼儿园均建有自己的官网,据悉,自网站建成使用以来,家长了解幼儿园信息、教育动态、活动安排更方便了,报名缴费等麻烦减少了,这极大地满足了家长兼顾工作与关注幼儿在园情况的需求,为幼儿园达到更优化的管理水平、提供更优质的家园合作资源奠定了基础。

二、渐趋使用App,拓展资源共享途径

这一代幼儿的父母多为“80后”“90后”,使用沟通软件类的App已成为生活常态,手机已成为大多数父母的必需品。参与调研的8所幼儿园都创建了班级群,有两所幼儿园甚至进行了园所公众号的运营,除每日在班群内分享幼儿的在园表现和育儿经验外,拥有公众号的幼儿园还推出了幼儿食谱、睡前故事、教育经验、儿童保健等板块,定期进行平台推文,将经过专业人员筛选的科学育儿知识分享给家长,让信息技术的力量真正渗透在家园合作中。

三、信息技术下家园合作的策略

1.强化家长的合作意识,树立“共同责任”的家园观念

目前,多数幼儿园实行的是教师主要、家长次要的“亚健康”式家园合作模式,极不利于幼儿发展。乔伊斯·爱普斯坦提出“共同责任”的重要概念。本文指的“共同责任”即家园双方以幼儿的健康发展为一致目标,相互配合,共享教育资源,教师和家长无主次高低,平等参与幼儿教育。家长对幼儿发展极为重要,应鼓励并创造机会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例如,开展家园共育主题活动融洽家园关系,组织专题讲座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等。家园之间相互支持,清楚认识到教育幼儿的共同责任,才能形成合力构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完善信息平台运营模式,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幸福感

网络平台投入使用的初衷是服务家长和教师的沟通需要,减少线下时空差异带来的不便,让家长能有效参与幼儿教育,但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信息技术对提升家园关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以偏概全,忽略其问题。幼儿园应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营模式,形成相关条例,保障教师的私人休息时间;家长应与教师协商,合理安排与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沟通时间,甚至商榷订立时间表,互不影响对方的正常作息。教师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个体,具备个人幸福感的教师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态度和热情投身幼儿教育。

3.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推进家园关系健康发展

搭建家园合作的信息平台既要考虑多方主体的需要,最大程度地规划使用,也要注意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以保障其发展方向不偏离轨道。监管机制非一方可成,需要幼儿园、家长、相关部门共同发力。首先,应充分开发家委会的巨大潜力,让家长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平台监管,排查遏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其次,幼儿园和教师可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轮流监管平台,优化教师的时间配置。最后,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保障平台的有序使用。三方联动方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稳步提升家园关系质量。

结论: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仍采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传统的家园合作形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向家长单向输出幼儿的在园情况和阶段性发展状况,家园之间的沟通程度较低,家长参与度不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深入的使幼儿家长双方双向交流。

参考文献:

[1]郑春华.户外联合活动中科学评价的意义[J].家教世界,2021(21):23-24.

[2]何芳.幼儿园教师评价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3):28-31.

[3]冯丽娜.《学前教育评价》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才智,2021(17):61-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