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施与研究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深化。高质量的作业对于巩固学科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性作业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作业实施
一、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凝练了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实践性任务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就表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就是借助观察、测量、调查等实践活动,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施探究性作业,落实“双减”政策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需要避免过度的重复练习,教学中应设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作业是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经调查现作业情况,以常规作业为主,作业要求“一刀切”,从而忽视了学生思维个性发展,难以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是符合“课改”的要求,能发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三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特点
(一)过程的特点。探索性作业强调思维的过程,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问题的过程,或者用绘图的方式来表达思考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过程。
(二)差异化的特点。传统的作业以正确或错误的方式来呈现结果,形式比较单一。而今,学生更需要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探究性作业,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再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式,让他们自由发挥,每个作业都可以有自己的特点。数学教师在审核的过程中,不能说哪个学生做的对错,但可通过指导来让他们得到正确的答案。探究式学习注重思维的发展,在完成的作业中,能体现个人思想上的不同。
(三)选择的特点。探索性作业一般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学生们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表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在复习的时候,学生们在梳理、回顾、查漏补漏的时候,可以选择用画法来梳理,或者通过这个依据知识点的命题对单元进行复习。
三、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数学探究性作业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的特点,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探究性作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开放性、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应尽能力地设计开放性作业,让不同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在做探究性作业时,可以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设计自己喜欢的形式。而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改动教学作业,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布置不同类型的数学作业,力求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多样性、趣味性。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不限于书面的作业,还可以有语言表达的作业、调查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画图表示等。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情况,小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正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有趣的内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愿意主动积极地去做作业。
(三)实践性、生活性。探究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判断,找到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搜集、归类、整理和思考等活动找到其中的规律,完成新知的建构。这一系列活动均与学生的操作实践密切相关,是对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如,让学生先调查小区中阶梯式水费、电费收费情况,再分别计算出来,还有装饰面积的计算,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中需要尽量围绕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唤醒小学生的探索兴趣,让探究性作业具有实效性。
四、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在课前预习中的实施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一部分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设计。在课前设计探究性作业时,教师要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教师摸清学生学习本课的相应学习起点在哪里,当学习新知需一些铺垫准备时,当新知可以通过迁移获取时,我们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的探究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在预习中进行探究,可以对新知有初步的认识,还可以降低新知识理解的难度。如,在学习人教版《圆锥体积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布置橡皮泥操作作业:(1)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任意的圆锥,思考: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2)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与圆柱底面大小一样的圆锥,它的高发生什么变化?(3)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把它捏成一个与圆柱的高一样的圆锥,它的底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第(2)(3)题要进行实际测量,把图画下来,在图上标数据进行描述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这样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累积圆柱与圆锥的关联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实施
布置学习新知识之后的探究性作业,立足于巩固和拓展,要把学生探究过程的思维呈现出来,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拓展提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后,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猜一猜,被遮住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请把你的判断依据写下来。
学生对1号和2号分别露出直角和钝角,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但3号是什么三角形有多种的答案。有的学生在已判断了有直角形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后,看到3号有一个角是锐角就判断是锐角三角形了。对于3号是什么三角形,学生的答案是各种各样的。这题除了做出判断外,还要学生把判断的原因写出来。这就可以看到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三)加强探究性作业评价多元化
作业评价和反馈是提高作业效果的关键,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参与作业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课堂展示、作业展示、QQ空间秀、全班交流,等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因人而异,相同层次水平的作业内容,学生的完成质量和解决形式都会出现差异。所以,教师的评价价要含有一定的容错性和激励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又由于数学作业本身的情感色彩较弱,所以评价的过程和语言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缓和学生在展示环节或者讲述过程中的紧张情绪。评价的目的是推动学生由关注作业答案向关注问题解决过程转变。所以,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时,不要过早地做出评价,要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增设容纳的空间,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由此来帮助探究性作业的落实。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渐进式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探究性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展示学生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在数学中的运用。教师需要掌握探究性作业的特点,遵循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并对其灵活实施,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胡铁丽.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实施[J].知识文库,2020(7):121-122.
[3]黄少荣.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2021.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