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立足课堂,探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紧扣语文要素,具有针对性地设置科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指导的方向;根据文本的特点,面向学生展开阅读策略指导;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生活中的运用,进而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与整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故宫博物院;阅读教学策略
2022年新课标指出,学生在阅读一些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时,可依据图文等材料,寻找出重要信息。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接触过非连续文本。在五年级,他们学习了《金字塔》一课,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在六年级的语文园地中,他们也接触了相关的内容。因此,六年级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并不是零起点。怎样增强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为例,以课堂实践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结合语文要素,制订适宜目标
由总体来看,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当中,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其要求结合语文要素,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在该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使用阅读方法的习惯,进而强化阅读水平。
《故宫博物院》属于非连续性文本。继学完《金字塔》后,学生又一次深入地学习非连续性文本。本课侧重指导学生将该单元学习到的精读文本阅读策略加以迁移应用,做到带有目的地阅读。这课包含四则材料,其涉及下面两大任务:首先,为家人设计故宫一日游的路线,并且画出具体的游览路线。其次,挑选几个景点为家人进行解说。根据阅读任务和单元要素,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①学会联系阅读目的,选取阅读材料。②将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绘制出故宫游览路线。③对关键信息加以整合,同时做好有关材料的搜集工作,在游览期间进行解说。
制订适宜的阅读目标,可以让单元的语文要素更有效地落实,让阅读教学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二、基于文本特点,指导阅读策略
《故宫博物院》属于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因此,教师要立足文本特点,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应用阅读方法,完成两个阅读任务。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归纳一些可行且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1.根据目的浏览,感知文本的要点
《故宫博物院》是略读课文,比较长。材料一是按方位顺序,由南向北依次介绍故宫博物院各主体建筑情况;材料二当中讲述了太和门遭受焚毁与重新修葺的历史;材料三选取了故宫博物院官方平台上公开的一些内容,关注故宫博物院的浏览路线;材料四为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上述这些材料有些源于书籍,有些源于期刊,有些源于网络,出处不一样。
如何快速掌握全文的要点呢?这就要运用阅读策略“快速浏览”“跳读”。通过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利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出四则材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梳理的表格如下表,学生通过表格形式把握全文要点,为完成两个阅读任务做铺垫。
2.提取关键信息,设计参观路线图
经过学习本单元内其余文本,学生了解带有目的地展开阅读的方法,如勾画中心句,浏览内容法,比较筛选法,提取关键信息法,查找资料法等。“提取关键信息”属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非常有效且常见的方法。若要设计出游览故宫的路线,需对上述材料一、三、四进行认真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来设计游览路线:
【教学片段】
师:要画参观路线图,大家认为可以通过材料一、三、四中提取出哪些重要信息?
生:材料一是关于故宫内景点分布位置的说明。
生:材料三当中提到的游览须知,公告中有明确的参观顺序提示。
师:可以说说材料三中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游览规定是怎样的吗?
生:从南往北单向参观路线;以午门作为出发点,以神武门或者东华门作为终点。
师:默读材料一,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表示游览顺序和方位的关键词,并圈画出主要建筑名称。
生:我找到的主要建筑是:午门、太和殿、中和殿……坤宁宫、御花园。
师:请大家在放大的平面示意图上绘制参观路线。
材料一篇幅比较长,用提取关键信息法能让学生快速地找到相关要点,指导自己绘制游览路线。灵活使用阅读策略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水平,直达阅读任务。
3.整合有用信息,讲解一两个景点
要完任务二“为家人讲解一两个景点”,除了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还需要整合不同材料的内容来讲解。材料一对故宫景点具体介绍,以及材料二有关太和门的故事都可以作为介绍景点的素材。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整合的方法来介绍景点,整合方法列举如下:
(1)围绕“重修后的太和殿”这一主题进行讲解:重修太和门的故事+太和殿的内外装饰+太和殿建立的意义。
(2)围绕“宏伟背后的秘密”这一主题进行讲解:太和殿坐落的位置+内外装饰+修复太和门的故事。
(3)主题为“太和殿和太和门”的介绍顺序:太和殿建立的意义+重修太和门的故事+内外装饰。
根据选定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介绍,还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丰富自己的讲解。景点介绍没有固定的格式,学生能讲清楚就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实践运用
为了巩固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教师布置课后拓展实践练习作业:第一,设计虎英公园或旗峰公园一日游,绘制游览路线图。第二,挑选上述公园当中的某个景点,为家人进行解说。虎英公园和旗峰公园是东莞东城两个著名的公园,离学生的居住地很近,学生比较熟悉,而且这两个公园都有共同的特点,有两个不同的入口,两个公园是连通的。因此,在设计游览路线的时候,可以出现个性化的设计。
教师通知家长周末带学生去两大公园进行实践活动,回校让学生进行分享、展示,评选“最佳路线图”和“最佳小导游”。利用活动形式,调动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生活应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教授高效的阅读方法,拓展生活中的应用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以课堂作为立足点,经过实践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行之有效。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法,能学以致用,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祖庆,戴一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