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探析
【摘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党和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体育对学校德育的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可以让更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
习近平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上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一直以来,体育在国家层面备受重视,近年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体育课的比例增大。开展体育竞技合作活动,能拓展学生的体育文化,提高体育技能,增强体育品格,培养体育精神,为立德树人开拓出新的途径。
一、发挥竞技的特色,磨炼学生意志
新时代的体育不再是跑跑跳跳或做做热身等,而是从课程中发展核心素养、锻炼意志品格。体育学科具有增强体质、提升技能、磨炼心智的特点,具备竞技性、挑战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等教育功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糅合团队竞赛、互动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查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道德情操和进取精神。如今,人民生活水平高了,然而抗压能力却变低了,部分学生一旦遇上挫折和困难就退缩,通过体育训练能有效提升他们遇到问题时的对抗能力。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叶蔼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很重视学生体能训练,每周分批进行学生的晨跑训练。例如,在学生长跑训练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每组学生设计“障碍赛”。让他们结合体育理论和技能,创新助跑、跨跳等多样的技能,在实践中发展耐力、速度与力量,学会运用体育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学生跑到每200米就要跳几下绳或者扭几下呼啦圈作为冲关,通过有趣的障碍冲关竞技,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锻炼中,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耐力意志。
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合作精神
学科育人,在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运动魅力,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只有从精神层面去激励学生,才能提升团队精神、纪律精神和拼搏精神。组织学生在平等友爱,挑战竞技的运动体验中合作与共享,充分调动身心的潜能。在体育中的“立德树人”,让德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体育思想品质。
例如,在“跳大绳”项目中,提前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要把每次训练当做比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样到真正比赛时,才不会紧张出错。” 摇绳的学生稳而不乱,努力配合跳绳选手的节奏,尽量减少失误。在跳绳期间,学生们也互相沟通交流,时刻调整状态和姿势,争取把整个跳绳过程完成的更加流畅自然,和谐完美。通过跳大绳的训练,凝聚班级的团队精神,感受体育运动锻炼价值和魅力,发展终身体育意识。
三、多元情境创设,厚植家国情怀
在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运动的深层意义。尤其可以在一些体育项目中结合奥运精神、民族精神、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设计有意义的运动情境,既能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技能,又能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民族自豪情感。
例如,在篮球训练项目活动中,可以提前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曾经为国争光的精彩赛事,譬如我国的女篮和女排等,让学生体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又如介绍我国一些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何刻苦训练,提升技术,将篮球打出国门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唤醒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学生对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实的才是最打动人,将体育与爱国主义融合,发挥体育竞技、娱乐、情感、健康教育功能价值,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体育不再是“蛮劲”的课程,而是能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四、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自我超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向师性强,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基本上很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崇高、具有权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思想信念、道德素养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对学生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和人格魅力非常关键。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得到,如:教师强调体育常规,集队要安静整齐,教师在集队期间也要做到认真严肃。要求学生晨跑,自己一起参与训练,学生会跑得更加起劲。教师应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在课堂上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品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体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质的培养,实现体育教学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体育教师的满腔热血、言传身教更能给学生启迪智慧、激励进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始终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教学依据,力求通过道德思想教育和体育功能价值的相互融合,推动学生道德思想品质和体育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是勇敢、荣誉、乐趣、活力的化身,教师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应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运动项目实践环节,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身体素质发展需求为依据,推动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通过趣味、多样、高质、高效的课程构建,创新体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感受体育运动魅力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品德认知、体育精神、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春雷.初中体育教学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实施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1):97,114.
[2]林正茂.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C].广东教育学会2021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2021.
[3]傅春英,欧阳原.德育无痕,渗透有方——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J].天津教育,2020(20):32-33.
[4]邢继军.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18(3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