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实践探索

广东教学报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低年级数学与幼儿衔接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小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加强实践探索,从理论上指导教学实践。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实践探索,主要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活动和数学学习方式进行的研究,引导学生培育科学思维等,并对幼儿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性、重要性和实施性进行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衔接教学

一、小学低年级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且体现在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上。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从幼儿转变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过程。笔者经常听见有的教师说不是年级越高越难教,一年级的学生才是最难教的,因为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很少,平时的学习习惯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小学低年级年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过渡到小学教育。从理论上讲,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等。但是,实施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一年级教师和幼儿教师在实施衔接教学时,如何找到合适的衔接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等。

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发生重大改变,幼儿阶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游戏为主,通过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该教学方式并无太多约束,只要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就行,因此,这种幼儿数学教学方式达成要求就比较低。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则不一样,相比较幼儿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学方式严格了许多,也没有那么自由,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在小学的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为主,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性少了很多,因此,对于这样巨大的转变,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模式通过融合不同阶段的教育概念来实现,它是一种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连续的学习体系。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即教育发展是一个层次结构,它是以特定的层次结构为基础,以学习为主要手段,以社会发展为目的,以学习者个体发展为指导思想,从而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从这一理论依据出发,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实现更好的学习成果,克服学习落后和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等。

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年级和幼儿数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年级和幼儿数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大环境下,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虽是分开的,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互相衔接。幼儿教学要步入小学教育需要学生逐渐适应小学校园环境,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一个重要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过渡期。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角色过渡,融入新的校园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幼小衔接教学的策略

在实施教学中,要落实教学内容,做好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归纳为概念,启发学生逐步深入,使学生达到重点、难点、关键点的认识,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做好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通过反思把数学教学内容分解成各个连续的环节,从简单的知识点到复杂的概念,使学生达到逐渐深入学习的目标,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实施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法,倡导活跃的学习气氛,注重学生的参与,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倡导独立思考和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和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应加强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目的性和客观性,坚持系统性和过程性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使学生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在“认识10以内的数字”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将做好的PPT展示给学学生观看,PPT上有着5朵花、5只羊、5本书等许多数量为5的物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告诉学生5这个数字可以表示形形色色的物品,不局限于单一的东西。由于图像对于某些学生有点抽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面前的小棒摆一摆,学生每摆一次就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因为每摆一次就经历了一次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实现了手脑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思考极大程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

幼儿时期的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但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一样可以将游戏环节加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例如,在“0”的认识和与“0”有关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以5颗糖果作为奖励,然后作为游戏奖品奖励获胜的学生,当学生吃完糖果后询问学生现在还剩几颗糖果?学生自然就知道原来“0”就是没有了。例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学生如果死记硬背是比较难理解的,而让一组学生作为分针,一组学生作为时针,当教师说到几点钟的时候,学生就立马摆成时钟的样子,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沉闷的课堂也能够得到改善,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幼儿到小学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华凌怡.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低年级新生数学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研究[J].新课程:上,2018(11):243.

[2]潘旭东.蓝天白云下的数学课——幼小衔接学科学习的新样态[J].人民教育,2017(8):60-62.

[3]雷晓玲.论幼儿园数学教学小学化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8):54-55.

责任编辑    胡春华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