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让语文教学减负、提质、增效?教师又该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测评呢?如何减轻家长的焦虑?这是一线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指引: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这激励着笔者深入研究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
“课堂过程性评价”指的是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崔允漷教授指出:课程思维本来就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的问题。清晰的目标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学习与评价都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以下围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进行阐述。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评价的设计
(一)学期目标与评价体系的设计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本,通过梳理学段目标、评价建议和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形成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四大板块,细化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学业质量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二)单元目标与评价表的设计
单元目标与评价表的内容包括单元的主题、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单元的整个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
(三)每课教学设计
根据单元目标与评价表,安排每一个课时的课时目标、达成评价、学习内容、任务活动、课时作业。由各任课教师结合具体学情进行创造性开发。
(四)每课过程性评价表的设计
每课过程性评价表是发给低年级学生的学习GPS,学生能根据这份评价表清晰地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真的到那里了吗”。设计直观、简单、有趣的评价表。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的课堂建构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怎么教
课堂过程性评价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开发与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致力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实施·分析”的方式每月定期开发评价工具,研究它的可行性与适切性,完善它的评价功能与学习功能。所有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全程参与,要从设计到上课,从课堂观察到观察报告,从收集证据到数据分析,要从第1稿到第N稿不断地修改,直到“教学评”三者完全一致,点“石”成金。
教师需要研究如何在课堂上做到全员参与评价,全程围绕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以评价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所有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需要参与集体备课,打造示范课,观摩学习再打磨,争取把课堂过程性评价落实得细而实。每个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班的具体学情,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使过程性评价教学日趋成熟。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学生应该怎么学
学生是建构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关键。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有难度的。但是根据前期实践,我们发现调整评价表的适切性和可行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训练和调整中,学生是能比较快地掌握这种学习方式的。评价方式也是多元互动的,包括自评、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要根据不同的活动设计选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每次评价都是真实有效的,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课堂过程性评价表的价值探索
(一)如何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课堂过程性评价表衡量教学的质量
每教完一课,学生交上来的过程性评价表就相当于一份“试卷”,只是这份“试卷”有的已经批改(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当然还有部分是需要教师评价的。是否每处需要学生自评或小组评的地方学生都已完成呢?如果不是,是否需要思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评价的时间不够,或者评价仅仅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提醒学生完成这一环节呢?学生的评价表能获得A等级的占比有多少,也就基本能衡量教师这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
(二)如何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课堂过程性评价表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
我们根据学生的每课过程性评价表进行单元阶段性评价,以ABCD四个等级评价学生的单元学业成绩,期末再根据学生的单元学业成绩综合得出学生的学期学业成绩。为方便操作,学业结果评定采用“取上不取下”“取多不取少”和“取中”的办法确定最后的等级。例如,A的等级多于B,则取多不取少,评为A;若A、B的等级各占一半,则取上不取下,评为A;若A、B、C各等级大体接近则取中,评为B。
四、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课堂过程性评价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本课题建构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搭建的支架是开发课堂过程性评价工具。把小学低段语文每个单元的目标和评价细化到每一课的学习中,设计每一课的课堂过程性评价表。对原有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让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更加显性和科学。因为是提供给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评价表,所以我们设计得更加简单、有趣和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通过课堂过程性评价表能清楚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真的到那里了吗”,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教师通过课堂过程性评价表能精准把握学生哪些知识通过自学就能学会或者通过同学合作就能掌握,剩下的难点才需要教师重点去教。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真正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围绕课堂过程性评价表开展的课堂教学主要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此评价表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重视增值评价,并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作为期末学业评价的重要参考。
笔者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而以课堂过程性评价表形成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能全面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值得一线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2022.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4]崔成林.深度学习与教学评一体化[D].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9.
[5]崔亚芹.教学评价理论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103.
[6]郭乐静.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J].语文建设,2022(2).
[7]韩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新读写,2021(9).
[8]陈代秋,周伟.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业评价的转向[J].中国教学,2022(2).
[9]杨星月.“减负”与“提质”——“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21(36):65-67.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