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潮流,信息技术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概述信息技术支持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和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问题,并以如何构建读后续写情节为例,探索该模式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读后续写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一些智慧教学平台的出现为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也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因此,将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教改的新焦点,为教师教学提供新方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增了英语写作考试形式——读后续写。因此,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题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培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综合利用网络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将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内涵是根据学习者身心特点和学习条件,进行线上和线下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学习。混合式教学可以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的学习碎片化。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融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习活动中,能拓展教学时空,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知识内化、迁移和创造的目标。
布鲁姆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纵观当前课堂教学可以发现,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被用于完成学生较少需帮助的浅层学习活动;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的高阶思维活动,却较少获得教师的帮助。针对以上情况,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将浅层的知识学习安排在课前,将高阶思维活动安排在有教师指导的课堂中实现,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二、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现存的问题
读后续写是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一种新高考题型,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检测。其评分要求主要为:1.续写情节的融洽度;2.语言的丰富度;3.语法的准确性与多样性;4.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性。这些要求都与续写的情节设置相关。因此,学生对续写情节的设置是能否成功完成这一写作任务和展示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保证。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写作——教师点评——学生抄写范文,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生众多,部分教师无法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反馈。此外,在读后续写考查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设置的情节有悖于生活常识,如,遇到北极熊袭击的紧急情况,在打电话呼救时先向对方礼貌问好;2.设置的情节与故事主题不符或对故事情节无推动作用,如,当双胞胎孩子为母亲做早餐却把厨房弄得一团糟,设置父亲对他们进行责备的情节。这些都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能合理体会人物情感,不能正确衡量故事情境,从而写出背离生活常识的内容或误设影响故事发展的情节。
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课堂上,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于学生而言,该教学模式符合其学习特点,能打破时间、空间和节奏的限制,实施个性化的有效学习,推动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于教师而言,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探索
下面,笔者以如何构建“助人”类读后续写的情节这一写作课为例,阐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读后续写教学,应用的信息技术有雨课堂、剪映、希沃白板、批改网等,且设计的教学活动遵循深度学习的五大特征: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联想与结构、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价。
(一)线上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发送三个英文动画视频到雨课堂,然后发送课堂二维码邀请学生进行观看、学习。视频是来自动画《西游记》英文版第14集A Promise to Protect、第55集The Cart and the Monks和第81集Help from the Gold Dragon,主题均为“助人”。原视频时长在5分钟左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突出课堂重点内容,笔者用视频剪辑软件——剪映对无关内容进行删减,保留故事情节主线,删减后每个视频为2~3分钟左右。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学生需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方面分析每个部分的情节和人物情感(活动与体验)。完成分析后,学生拍照上传答案。如有疑问,学生可以在评论区点击“不懂”进行反馈,或者点击“收藏”以便日后复习。教师根据雨课堂自动生成的数据对学生评论区的疑惑进行解答并整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做到精准教学。
设计说明:线上课前预习任务能让学生提前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视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视频导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通熟易懂,弥补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合理构建贴合原文的故事情节。
(二)混合式课上实践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分享自己对3个视频的分析情况,随后教师邀请3名学生上台分析,每名学生负责一个视频的讲解(本质与变式)。教师做点评并解答学生课前标记“不懂”的问题。分享结束后,通过对比3个视频的故事情节,全班共同总结归纳“助人”类的常见故事情节发展:遇到某人有困难——感到疑惑/犹豫——决定伸出援手——想办法——帮助人的具体过程——成功解决问题——表达感谢(联想与结构)。“助人”类的读后续写情节构建完成后,学生进行迁移创新,完成本课的写作任务——2022年杭州市一模高中英语试卷的读后续写,其主要内容为:在回家路上,大儿子不小心掉进井里,父亲为了救大儿子也被陷在井里,只剩小儿子一人在路边求救。续写第一段第一句为 After a while, Chris and Mark, nearby farmers, were driving by the farm。续写第二段第一句为Twenty minutes later, Louie emerged, then Brandon, both cold and wet(迁移与创造)。同时,为提醒学生写作时需注意的方面,教师展示写作要求:1.情节的合理性;2.与原文的融洽度;3.与主题的匹配度;4.与段首句的衔接度。学生需要完成初稿的写作,在这过程中,如学生有疑问,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初稿完成后,学生对照写作要求进行小组互评,并选出组内最好的一篇文章。教师邀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并分析组内选出的习作。教师使用希沃白板的投屏功能投屏该习作。学生点评完成后,教师做补充点评并总结。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上台分享课前学习阶段的任务,既能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间思想的碰撞;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助人”类读后续写的常见故事情节,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真正实现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
(三)混合式评价及修改环节
课后,学生将经过同伴互评修改过后的初稿提交到批改网,根据反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学生完成二稿,拍照上传到“雨课堂”的讨论区。学生之间能够看到对方的作文,可以给喜欢的作文进行点赞和评论(价值与评价)。针对学生的作文,教师需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同时,学生可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收集“助人”类读后续写相关情节的好词好句,并提交到雨课堂,为下节课对文章进行润色修改作准备。
设计说明:学生根据批改网给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复修改,帮助其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在评论区欣赏同伴习作,可以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的作文。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雨课堂中标记的部分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盘,并且完成下节课的线上预习任务,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其读后续写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能有效实现育人方式的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向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个性化学习模式转变,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TSGCKT202236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2]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2016:18-14.
[3]刘丽梅.例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情节构建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考试,2022:8-11.
[4]李伟力.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