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融学课堂视域下手势舞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融学课堂理念指引下,如何将手势舞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手势舞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文基于融学课堂视域对手势舞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旨在构建高效的融学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手势舞;融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在合唱中引入手势舞
一些合唱节目中,通常会看到有专门的指挥人员用手势的方式引导演唱者进行演唱,能帮助演唱者声音和动作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借鉴合唱指挥的方式,将手势舞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构建高质量的融学课堂。
例如,花城版“歌唱祖国”课程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合唱中逐渐形成爱国情感,并能将这股情感与歌曲演唱完美结合。教师应基于融学课堂的要求,可以课前搜集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资源,如网络流行的手势舞,挑选出其中有创意的手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利用众人合唱的方式来深化相关情感,在传统合唱指挥的基础手势之上,添加一些网络流行的手势舞动作,制作成课件视频,使学生更乐意学习关于“歌唱祖国”的手势舞。之后,教师在课堂中播放相关课件视频,利用播放中慢放与定格的方式教授学生相应的手势舞动作,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合唱,这能让学生感受手势舞与“歌唱祖国”课程的联系,从而逐渐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手势舞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降低学生对“歌唱祖国”课程的理解难度,有助于实现“歌唱祖国”课程教学目标。
再如,花城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程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人民奋勇向前、意气风发的情境,从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网络上一些流行的手势舞动作,借助手势舞的方式来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融学课堂的构建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研究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手势舞形式,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一些简单的手势舞动作,制作相应的课件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的看法,这有助于深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新中国成立时的不易与艰苦,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歌曲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向往,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理解程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合唱的视频,并让学生一起跟随歌曲节奏跟唱。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主题活动,如“如何用手势来演唱歌曲”,结合课前提供的手势舞视频,并为学生展示一些合唱中指挥者进行指挥的画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编制更有创意的手势舞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程以及手势舞的认识,从而实现构建融学课堂的目的。
二、在民乐中融入手势舞
当前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乏民族音乐,其具有跌宕起伏的特点,很适合融入手势舞。教师可以从情境、项目等方面着手,让学生体会民乐魅力的同时,逐渐掌握手势舞的要领,实现融学课堂的构建目的。
例如,花城版“快乐的罗嗦”课程教学。本歌曲是一首彝族风味的民乐歌曲,具有浓浓的民族风格,整首歌曲比较活泼欢快,适宜引入手势舞。“快乐的罗嗦”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与了解彝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中彝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快乐的罗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创设课程情境,让学生真切了解彝族人在演唱这首歌曲的神态气色,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快乐的罗嗦”歌曲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可以将“快乐的罗嗦”课程分为几个部分,让学生根据每个部分的音律特点与变化设计一段手势舞,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也可以自主设计。借助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快乐的罗嗦”课程教学的兴趣,也能在动手实践中逐渐掌握这首歌曲的重点与要点,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快乐的罗嗦”歌曲的认识。等学生设计完毕后,教师应对学生所设计的手势舞进行评价,可以以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班级评价的方式进行,并对其中一些有创意的手势舞进行积极评价,以增强学生的手势舞信心,从而实现融学课堂的构建目的。“快乐的罗嗦”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一些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手势舞动作,结合歌曲内涵编制简单的手势舞动作,并运用手机录制等方式进行分享班级群。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深度理解,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与内涵,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编制手势舞的能力。在将手势舞引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民乐乐器特点,如笛子、古筝等,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也能激发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实现融学课堂的构建目的。
再如,花城版“扬鞭催马运粮忙”课程教学。本首民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需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扬鞭催马运粮忙”中的思想情感。本乐曲比较热情明快,适宜引入手势舞。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搜集有关笛子的视频资料,并搜集一些其他用笛子演奏的民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乐器着手,帮助学生认识到“扬鞭催马运粮忙”乐曲中所用的笛子特点,并为学生播放农民伯伯驾车运粮的场景,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模仿扮演的方式演绎视频中农民伯伯的欢快情绪,并让学生在表演中通过乐曲的变化设计一段手势舞,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扬鞭催马运粮忙”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听歌编舞”的主题情境活动,结合网络流行的一些手势舞视频展示给学生,以提升学生对手势舞的认识,并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吸收经验,编制独属于“扬鞭催马运粮忙”课程的手势舞,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民乐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手势舞能力。“扬鞭催马运粮忙”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任务,如结合网络上流行的手势舞动作,为自己的喜欢的歌曲编制手势舞;找一首民俗歌曲,并结合网络上流行的手势舞动作来编制手势舞。通过这种任务布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手势舞能力,从而实现融学课堂的设计目的。
总之,教师应基于融学课堂教育理念,积极推动手势舞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合,这不仅能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也能提升学生对手势舞的了解与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亮为.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手段—核心素养下柯尔文手势和图形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艺术评鉴,2020(10):121-122.
[2]李薇,张一鸣.科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