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时期中对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开展也呈现出系列卓有成效的结果。作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群体即农民,应充分发挥农民思想工作积极性,为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打下思想的基石。通过对农村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对改善乡风文明,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农民思想觉悟,使农民群体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践中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而积极的因素。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1.乡村振兴战略下明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要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及政治觉悟是使其从思想上向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
1.1提升农民政治意识
在引导农民政治意识良性发展理路上,需要从理念、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方式结合农村农民生活实际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地转换,推动农民政治意识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和提升1。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将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对农民群体进行传达与教育。一是农民的政治敏感度是否有明显增强;二是民主意思在农民群体中是否得到增强;三是农民的政治信仰是否更为坚定。这意味着需要检验农民群体在这一过程中是否更加支持政府决策,拥护党中央的领导,从而建立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
1.2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尽管我国的城镇化在逐年上升,但农村人口占比的36.1%依然是一个较大的数据,随着近年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越加大,已颁布相当的各类促进农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才能更好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首先,需要有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道路指明方向;其次,政府要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再次,政府方面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建立政策落实成效的检验机制。通过建立专业地检验执行队伍及文献、实地调查研究等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地有关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多角度评估、验收。
1.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四个自信”中尤其是文化自信应在农村地区进行充分实践,文化兴则农村兴。首先要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其中蕴含的深刻而优秀的传统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转化和发展,基层干部群体作为农村地区中具备较高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的群体,与农民群体一同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中;其次,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项工程,结合现下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将来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后,建立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机制。这体现在农民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系列过程中的参与度的评估以及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体验感,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评价等都可以纳入成效评估机制当中。
2.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深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能够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就是积极构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够形成规则性、组织性、结构性的有章可循的工作框架。
2.1积极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对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着力点应放在探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上面,必须要先对所在农村地区相关情况有一定调查。一是深入群众,走访调研,掌握群众需求。找到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地方2;二是建立专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肩负着向农民群体深入践行党的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使命,对于教育内容的选取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三是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配套资源。在农村地区需要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的氛围营造,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体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2以培育农村精神文明为核心
在农村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握好该工作的核心即以培育农村精神文明为核心,着力提升农村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比较落后,人们接受新事物的主动性还比较弱,对于接受知识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村民自治、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照料、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要作为最重要的项目进行有效建设。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将面临诸多阻力,如何开辟打通各方面阻力的通道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发力的主要内容。
2.3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难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农民思想素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建立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健全农民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机制、奖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及打造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与责任机制,以推动对农民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迹可循,并且在一定的框架制度中,有序运行。除通过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外,提高他们可以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样非常关键,尤其是教育、医疗和养老这些属于基本民生支出的公共服务。
3.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搭建的科学性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以合力推进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工作。
3.1强化基层政权组织政治引领作用
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中,需要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出基层人员的能动作用。重新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活力、智能支撑,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环节。首先,农村地区的共产党员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作用;其次,激发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领导成员工作活力;最后,开展更多的基层干部,村委的党政工作培训。基层领导班子成员限于学历层次,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在进行讲宣时,往往存在刻板宣讲,未将深刻的党政理论、知识融入教育客体的生活实际,以至于无法信息教育客体的学习注意力,削弱其学习积极性。
3.2构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
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视野宽阔,思想先进,对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当前,乡村人才资源还很匮乏,整体乡村发展动力还不是很强劲。3可以通过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凸显地方性价值,提升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激发村民自豪感,注重村庄认同感的维系4。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以其团队的能动性,积极研究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发展相撞,并创造性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所在农村地区的特色的乡村文化和乡风文明特点相结合,转化为农民群体更能够接受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有效实施。
3.3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性
检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不仅需要从农民群体入手,还需要从农村地区居住的各类人员方面入手,除了农民群体,农村地区还存在许多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题人员在这一方面做增智增技宣传、培训,逐步达到缓解老年一代人群的根深蒂固的旧的传统观念及旧的观念;对留守儿童群体,农村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建立专门的培训队伍将亲子教育,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与关爱;在空巢老人群体中,社会工作人员应给予老年人关爱等。与此同时,农村的社会工作人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4.总结
我们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现如今还存在需要不断补齐的短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仅需要教育主体深入农村地区走访调研、分析挖掘现存状况和问题,切实找到有效实施乡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还需要综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思想政治素养、政治觉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研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补齐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杜克捷.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
[2]郝瑞丽. 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
[3]何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新农村发展的促进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0(02).
[4]侯青云.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
[5]蒙慧,谢一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22(02).
[6]时丽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青年思政教育的方法——评《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J].中国食用菌,2020.
[7]徐佳朦.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求知导刊,2022(02).
[8]袁峰龙.乡村振兴视域下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
[9]章小璇.高等教育背景下农村青年思政教育能力的规划与路径——评《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J].热带作物学报,2021.
注释:
1.毕志晓.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
2.刘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对策分析[J].黑河学刊,2021.
3.侯青云.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2.
4.李悦,金心亦.“三全育人”视域下乡村扶贫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评《大学生助力农村小微企业成长的扶贫路径研究》[J].中国瓜菜,2021.
作者简介:
王雪萍,女,汉族,四川达州,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