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重组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摘要:家庭结构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重组家庭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重组家庭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次,立足重组家庭的影响特点,探讨重组家庭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关键词: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教育措施
家庭结构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结构有多种形式,而重组家庭则是特殊家庭结构中的一种。所谓重组家庭,就是指夫妇双方至少有一人已经历过一次婚姻,并可有一个或多个前次婚姻的子女及夫妇重组的共同子女,重组家庭的特点是人数相对较多、结构复杂。而重组家庭这种相对复杂的成员关系和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容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往往能够从一些重组家庭孩子的言语、行为中管窥到这种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针对重组家庭的孩子,要针对其平时言行中所流露出来的负面心理倾向,积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尤其是要构建起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本文将结合重组家庭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从家庭、学校两个角度探讨应该如何对重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开展教育。
一、重组家庭的特征
首先,重组家庭拥有和丧失相关的经历,重组家庭一般都会经历分离与丧失的过程,这往往带给人很大的痛苦。许多孩子不能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起生活,重组家庭中的夫妻双方同样经历过与曾经相爱的人在情感上的终结和空间上的分离。二是与家庭单元外部的联系,重组家庭成员在心理上仍保持着与家庭单元外部的联系。孩子与不在场的父母、过往生活和婚姻中的其他成年人是有联系的,这些隐性的心理纽带往往会成为影响重组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第三,价值冲突,重组家庭的家庭成员由于之前的经历不同,信念和价值体系也可能不同,而一旦孩子进入重组家庭,他们将会“继承”继父母的新价值体系和信念体系,以及在家庭单元中生活的新方式。同样,继父母要与受过不同家庭教育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也会面临一定的价值冲突。
二、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的倾向
重组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容易自卑和孤僻,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儿童尊重需要的缺失。在重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因为没有自己亲生父母都在身边的庇护,加之重组家庭在重组之前都经历过家庭变故,给自己性格养成上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在同龄人中间的尊重会有所缺失,甚至是受到一些欺凌,在没有父母的庇护下,又不敢向家长或者老师如实反映相关情况,也因此,性格便会发生一些消极变化,不喜欢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甚至害怕交流,对于集体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一些严重的孩子会出现自闭的倾向。其次,孩子自我实现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通过鼓励、肯定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更加勇敢展现自我、释放自我。但是在重组家庭,因为双方可能都各自有自己的孩子,孩子很难从父母处都获得对自己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也因此,自我实现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缺失,这对于养成儿童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较为不利,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重组家庭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不仅无法正视自我,不自觉暗示自己不如他人,还会出现行为偏激的情况。
(二)孩子诚实、担当品质削弱
诚实、担当是重要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的。而儿童诚实、担当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环境。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所构建起来的家庭环境、亲子相处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内化成为孩子以后的品行。如果父母和孩子相处融洽,并且家庭氛围和谐、有爱,那么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诚恳表达自己,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能够主动负责。而在重组家庭,很多重组家庭由于男女双方是“半路夫妻”,在家庭中,父母情绪波动性比较大,家庭氛围比较容易出现紧张、不和谐的状态,那么孩子也会比较易怒、情绪不稳定,并且做错事不敢、不愿意主动承认,容易形成爱撒谎的性格。
(三)孩子自律意识受到影响
孩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父母所构建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密不可分,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接受到了正确的引导,那么在行为处事的过程中,就会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正确取舍的能力。但是由于重组家庭的家庭成员之前的经历不同,信念和价值体系也可能不同,孩子进入重组家庭以后,在他适应继父母的新价值体系和信念体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价值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继父母的信任有所降低,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引导,形成自我放任的倾向。其次,由于重组家庭的孩子无法及时获得父母的关爱,同时重组家庭的孩子内心比较敏感,对于外界事物会有一定的隔阂,很有可能在遵守纪律和学习方面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落后,没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出现逃课、打游戏、敷衍学习等情况。
三、重组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构建正确的亲子关系
首先,作为重组家庭的继父/母或者原生父/母,应该做到对孩子足够的真诚和尊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父母的情绪是真诚的,父母的想法是开放的,在碰到具体问题时,把自己带入到孩子的视角,将心比心,考虑孩子的感受更优于讲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尊重与接纳,才不会制造焦虑的气氛,孩子也才能按着自己的节奏成长。其次,要多跟孩子进行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重组家庭的父母平时要尽可能多陪伴,多细心观察,与孩子沟通时需要气氛轻松、内容具体、就事论事、有的放矢,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在这种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被关心,逐渐在内心建立起自信心。
(二)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为重组家庭的家长,一定要尽力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可能让更多健康的、积极的、阳关的因子在家庭成员的言行中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孩子。一方面作为重组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要认识到自己一言一行给孩子可能带来的模仿效应,要尽量塑造自己良好的父母形象,以自己良好的言行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家庭成员相处过程中,要尽量展现谦逊、和睦、亲和的一面,多欢笑,少争执,让孩子感到重组家庭的和谐融洽,并从中得到促进性格提升的积极因子。
(三)要对孩子尊重和包容
正如前述,很多重组家庭继父/母之所以在亲子关系构建、孩子教育引导方面出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价值观的冲突,因此,要学会对孩子尊重和包容,对于其在原先家庭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认知、习惯要理性看待,对于错误的部分要及时介入和纠正,但也要注意方式,要循循善诱,让其能够自己认识到错误,然后再去改正,而非直接采取“强迫式”“说教式”的方式进行教育。其次,要不断传导正确的价值观,家长要秉承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走在孩子的前面,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四)学校要关注重组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重组家庭孩子出现的问题,任课教师首先,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心理疏导课程,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想法,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孩子在良好环境熏陶之下成长。其次,针对很多重组家庭孩子往往较为自卑、怯懦的现象,教师可以多为他们创设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对其进行重点表扬,让其能够在这种被认同、被肯定之中逐渐找到自信感。第三,可以经常性组织一些针对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的亲子活动,以此来促进这部分孩子的家庭能够更加融洽和谐,能够建立起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组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关心,比如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方式,进而制订针对性教育策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离婚率总体上也在不断上升,重组家庭的数量也随之上升,重组家庭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家庭,比较容易给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重组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为自卑、孤僻,孩子诚实、担当、自律意识弱化,长期任由这种负面心理状态发展,对于孩子的未来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本文结合重组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特点,探讨重组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家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内.探析重组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基于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5).
[2]田峰溶,李冬,张静,等.浅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12,(11).
[3]余立人, 何婉文. 家庭因素、母亲角色与学生心理健康 [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6, 11): 161-2.
[4]孙彩平,周亚文.中国儿童:自信求新是优长、包容坚韧是短板[N].光明日报,2019-01-15(14).